| 
 玉米收割机在陕州区开展田间作业。 尚栋 摄 一 “三春不如一秋忙,收到仓里才是粮。” 金秋时节,穰穰满家。秋天被赋予了太多的美好与希望,因为它是一个颗粒归仓,种下来年新希望的季节,关乎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根基是否牢固,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门峡素有“五山四陵一分川”“半城烟树半城田”之称。今年入秋以来,我市阴雨天气连绵不断,但特殊的地形地貌却未造成大的内涝。 10月23日,天气晴好。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的黑豆田里,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抢收豆子,浑圆的黑豆落满仓。在陕州区菜园乡赵原村,两台玉米收割机双向而行,在田间快速作业。熟透了的玉米黄灿灿的,让人心生欢喜。 在菜园乡上窑村,陕州区农业农村局的一支技术服务队走进种粮大户赵杰作家,对玉米水分含量进行检测,指导他们烘干技术,提高烘干质效。该局6支农业党员技术服务队,入秋以来,分赴13个乡镇(街道)田间地头和粮食烘干车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三秋”生产护航。这是我市开展“奋战100天抓夏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农业农村系统技术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力保秋粮归仓的生动写照。 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夯实来年夏粮生产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我市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历史性提升。 今年6月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粮食生产的系列决策部署,锚定目标、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田间管理,科学高效组织秋粮收获,积极应对不利天气影响,扎实推进抗湿晚播,牢牢守住了粮食生产的安全线,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精准施策,力促秋粮提质增效。 我市在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坚持“种子落地、‘管’字上马”原则,早谋划、早行动,将精细化管理贯穿秋粮生长的全过程。 秋粮管理精细化,抗灾夺丰收见行见效。自夏管开始,我市便全面启动“奋战100天抓夏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防重于救、抗灾夺丰收”是底线。围绕粮食丰产丰收核心目标,紧盯作物生长的关键农时季节、聚焦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环节、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供给。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派出秋粮生产技术专家组和抗旱保秋工作指导组710余人次,指导开展田间管理,调动全市大中型灌区引水4159万立方米,确保各项措施不误农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全力打赢秋粮稳产增产攻坚战。 单产提升系统化,挖掘粮食增产新潜力。印发《单产提升实施方案》,成立大面积单产提升专班+4个单产提升工作指导组,持续深入推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依托渑池县、陕州区、灵宝市3个县(市、区),狠抓玉米密植滴灌等关键技术落实,强化“五良”融合,选好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广大小农户参与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虫口夺粮”保安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加强监测预警,提早做好防治准备。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截至目前,全市秋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188.39万亩次。 三 齐心协力,护航秋粮收获。 秋收时节,天气多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秋”生产工作,将其作为阶段性中心任务来抓,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护航秋粮收获。 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三秋”生产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提出要求,具体部署做好阴雨影响应对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农机调度、粮食烘干、粮食晾晒、秋粮收储、农业保险、农资监管等方面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全市投入各类作业机械1.95万台,组织农技人员200余人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动态监测机收作业情况,确保各类农作物有序收获。市农业农村部门针对区域内出现机具短缺、影响及时收获的情况,“统一调度、有偿服务”协调全市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常态化应急服务队支援抢收。各县(市、区)抓住国庆、中秋“双节”时机,动员返乡人员和农民群众人工抢收。采取包、帮、扶等措施,为军烈属等特殊群体提供作业服务。 秋收期间粮食烘干晾晒压力骤增,我市多管齐下,全力保烘。及时公布52台烘干机详细信息,引导群众及时对接使用。新增烘干机9台,日烘干能力提升1355吨,日总烘干能力4250吨,全力保需。编发操作指南,积极组织各地开放文化广场、学校等1000余个场所,推广玉米站秆、果穗装笼、花生倒立等晾晒方法,确保应收尽收。 四 科技赋能,筑牢明年夏粮丰收根基。 “种在适期、管在早期”。秋粮收获接近尾声,麦播工作旋即重点展开。 种好粮食从种子开始。我市聚焦农资监管,深入开展“三秋”农资市场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深入一线重点农资产品经营门店,“一查、二看、三问”全面检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等违法违规行为,并进行普法宣传。全市出动执法人员290余人次,共检查门店160家次、乡镇基层社配送点5个。 聚焦技术服务。以《2025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为基础,出台《关于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指导意见》《2025年小麦抗湿晚播品种选择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措施,确保全市高标准、高质量种足种好今年小麦。组织市级小麦专家指导组,分包指导各县(市、区)科学制定技术措施,会同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夯实明年夏粮生产基础。 部门协同作战。气象部门滚动开展天气预测预报,为抢收抢种提供精准服务。交通运输、公安部门为农机跨区作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各类用粮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水利、供销等部门积极配合,组织精干力量,全程参与“三秋”工作指导。 “仓廪实,天下安。”春种秋收,这不仅是季节的轮回,更是希望的播种。 ( 编辑:tln ) | 
“秋酿·千畴丰稔”系列报道之七
											守护秋粮安 攻坚“三秋”胜
本报记者 纪雨童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31   打印
				
- 上一条:卢氏县探索村民自建新路径
- 下一条:最后一页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47号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4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