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市紧紧围绕“打造文化高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持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重大文化旅游活动亮点纷呈,文化艺术事业取得新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目前,我市有各类文化产业企业256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10个,文化产业从业总人数3万余人,年总产值近百亿元;A级旅游景区19个(其中4A级1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3个,为经济社会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重大文化旅游活动亮点纷呈。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至今成功举办了25届,成为河南省重要的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和沿黄九省(区)举办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远、品牌最鲜明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我市争取了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永久落户,并成功举办7届。我市作为河南省唯一入选城市参加央视首届《魅力中国城》城市竞演,荣获“十佳魅力城市”称号。我市成功举办第12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参展摄影家超过1500人,观展人数15万人,网上点击量1.2亿,三门峡被授予“中国摄影之乡”。
文化艺术事业取得新发展。我市建有文化馆7个、图书馆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91个,基本实现了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服务体系全覆盖。全市共有全国文化先进县4个、省级文化先进县2个,创作的豫剧《红高粱》、曲剧《曹端还乡》和《大山的儿子》、蒲剧《甘棠遗爱》等多个剧目荣获省级戏曲“文华奖”。
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个、省级项目31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38人,省级非遗传习所、展示馆5个。丝绸之路石壕古道段、北阳平遗址、庙底沟遗址、仰韶村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和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成功获批国家级遗址公园。(记者王婉媚)
( 编辑:李建新 ) |
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5-16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