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林道)8月19日,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自去年“三门峡市建立‘三项机制’,激活金融扶贫源头活水”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以来,我市持续深化“三项机制”,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出实效。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1.3亿元,上半年全市户贷率比2018年年底提升5.62%。
完善产融结合机制,夯实产业扶贫基础。我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创新扶贫小额信贷产品,引导贫困群众精准用于生产经营,促进特色产业“裂变式”发展,累计投放产业带动类贷款17.4亿元,支持310家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2210户种养大户发展产业,带动3711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大力培育产业扶贫基地,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91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14.63亿元,建成扶贫培训基地108个、扶贫产业就业基地1056个、产业增收大棚10837座,直接带动2.1万贫困人口融入产业链中。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全面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让扶贫小额信贷这支金融活水有浇灌的土壤,2019年以来全市产业扶贫投入3.61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88个,覆盖贫困户16721户51534人,预计人均增收4985元。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守住金融安全底线。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着力在“防”和“控”两方面下功夫,防患于未然,变“被动”为“主动”,守住金融扶贫安全底线。在“防”的方面,建立“211”机制,设立银行和保证保险“两个风险补偿资金池”,实行“一张大保单”,建立“一套监管服务机制”。在“控”的方面,抓好逾期贷款处置评估、续贷、清收、补偿、追偿五环节,化解后遗症。
完善带贫发展机制,提升持续发展能力。我市大力实施“1+1”减贫机制,一手抓贫困户自我发展,支持贫困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一手抓能人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鼓励能人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使用其他金融产品,形成合作共赢新机制,提升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
( 编辑:师宝华 ) |
我市持续深化“三项机制” 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出实效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8-22 打印

- 上一条:百亩烟叶撑起致富梦
- 下一条:医师收受“红包” 或被吊销执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