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俯瞰崤函,尽是丰收美景;细听崤函,尽是丰收欢歌。2018年,三门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91.1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居全省第一;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90%以上;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61.56元,同比增长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36.56元。
“五山四陵一分川”,是三门峡市丘陵沟壑纵横的真实写照。对三门峡这样的地方来说,农业农村农民,是70年来坚持不懈奋力书写的一篇大文章。70年激荡发展,70年春华秋实。三门峡以实际行动回答“时代之问”,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特色农业大市向特色农业强市转变的提质增效之路,农村面貌由贫穷落后向繁荣振兴跨越,农民生活从满足温饱向全面小康转变。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度谋划推进具有豫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突出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业,用足用活自然恩赐三门峡的宝贵资源,加力打造瓜果飘香的特色农业之乡,基本形成了以果品产业为龙头,以烟叶、食用菌、花椒、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为支撑,以畜牧、林业、蔬菜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
9月18日,在郑州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三门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三门峡苹果一摆上展台就成为关注的焦点。见多识广的记者感叹:“只要说起三门峡,人们就会想到苹果,苹果可以说是三门峡的一个代名词。”优质特色农产品成为展示三门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名片。
我市是全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和加工基地、全省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这几年,我市坚持稳面积、提质量、树品牌、育龙头、促增收,打造“黄金苹果带”,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77万亩、产量19亿公斤左右,分别居全国地级市第7位和第6位,苹果优质率达到66%,苹果和浓缩果汁等远销俄罗斯等35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二仙坡和寺河山等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龙头企业。苹果成为三门峡农民的“金果”,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超过25%。
立足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天然禀赋,特色农业百花齐放,发展优势日益明显,我市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规模大——全市现有水果种植面积287万亩、总产量23亿公斤,发展优质畜禽规模以上养殖场944个、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场60多个,食用菌生产规模达1.8亿袋,全市栽培中药材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4位,基本建成全省领先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国内有影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特产多——苹果、桃、梨等30余个树种不胜枚举,是我国种植果树品种最多的地级市之一。灵宝苹果等果品、雏鹰黑猪等畜牧特产、野生连翘等中药材、大鲵等水产、坻坞贡米等经济作物闻名遐迩。
品牌优——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38个。打造了“灵宝苹果”“灵宝大枣”“二仙坡”“雏牧香”“卢氏黑木耳”“仰韶大杏”等知名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
创汇强——全市水果出口基地128万亩,是全国地级最大的果品出口基地。灵宝市、陕州区、湖滨区成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食用菌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农产品,出口量占全省的1/5。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纷纷涌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市场被“唤醒”,由“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由“销得出”转向“做品牌”。我市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稳步推进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的品牌化营销之路,坚持以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以大数据优化资源链,在全省率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成首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发展势头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已培育形成6000余家电商主体和网点,其中销售额超亿元企业5家,苹果、核桃、香菇、大枣、蜂蜜、陕州糟蛋、杜仲等300多种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2018年实现交易额18.5亿元,是电商发展初期的2.2倍。
秋分之时,大地流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中华文明的第一个原点、仰韶文化发祥地——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渑池县作为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70个直播点之一,登上全国大舞台。
好特色带来了好“钱景”。我市深入挖掘特色农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推动“旅游+”“生态+”“健康+”等向农村渗透,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三产融合发展的协同高效之路。一批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苹果小镇、香菇小镇、温泉小镇等特色小镇在三门峡大地上兴起。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游客量达684.3万人次、总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32%、77.6%,“美丽资源”成为促民增收的“金钥匙”。卢氏县新坪村森林覆盖率达85%、山高谷深沟长流水多,以前曾长期封闭落后,这几年通过新开发建设豫西百草园景区、完善豫西大峡谷风景区,全村393户群众中仅经营农家乐的就有80户。
千重绿浪舞晴空,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锣鼓敲响,三门峡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迎来收获的季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打造特色农业强市,努力推动特色农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王牌”,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已从梦想照进现实,农民的好日子、甜日子正在路上。
( 编辑:师宝华 ) |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之六
向现代特色农业强市迈进
来源: 发布日期:2019-10-11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