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创业带贫情义深

来源: 发布日期:2019-11-26   打印
  占地52亩,30个标准化生产大棚,200吨的保鲜冷库,工作人员正紧张忙碌地进行鲜菇采摘、分级、过磅,前来收售菇品的客商络绎不绝……这是初冬时节卢氏县朱阳关镇灌河村年仅30岁的回乡创业青年莫先伟的卢氏县新豫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香菇基地出现的一幕。
  
  正在大棚里输水的合作社社员莫酬军说:“我今年42岁,父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病,母亲也有重病,两个双胞胎孩子在镇上中心小学读书,2016年初我家被识别为贫困户。眼看村里的多数贫困户都脱了贫,我和妻子的压力很大。为帮助我家尽快摆脱贫困,先伟动员我加入了合作社,在照顾好老人的同时,我也成了合作社里的‘临时’长期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像我这样由合作社带贫的贫困户有15户,长期务工的贫困群众有30多人。”
  
  灌河村党支部书记莫立平说:“先伟15岁外出创业,受尽了艰难困苦,靠拼搏和诚信在新疆乌鲁木齐创立了年收入7000多万元的贸易公司,父母和妻儿目前也都在乌鲁木齐生活。但他成功后不忘乡亲,坚持说服家人回村投资兴业,决心带领贫困群众共同奔向脱贫致富路。从项目开工至今,一期工程已投资650万元,工程建设和菌棒经营全部使用本村贫困人员,仅劳务工资就支付了80多万元。通过合作社带贫的15户贫困户今年9月底已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
  
  莫先伟的父母大半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从小在外拼搏,莫先伟曾流落过街头、睡过车站,曾因无助致使合伙经营的服装门市血本无归,曾因资金周转困难遭遇过冷眼。这些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帮助家乡尽快摆脱贫困的决心。(下转第八版)(上接第一版)从2018年10月初到11月底,在短短的2个月内,莫先伟在镇、村的支持下,定好了位置、平整了场地、安装了水电等配套设施,建成了高标准的香菇生产大棚和冷藏车间,并于今年5月购回了第一批菌棒。为掌握跨业种植代料香菇的生产管理技术,莫先伟放弃了舒适的城市工作生活环境,在简陋的彩钢房里办公、吃住,和社员们同甘苦、共患难,在家乡实现人生价值。
  
  “接下来的二期工程投资550万元,占地50亩,新建20个香菇大棚,务工人员增加到100人,年收入达到600万元,助推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莫先伟对家乡食用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充满信心。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