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十年坚守为扶贫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3-20   打印
 
  本网讯(文/记者 陈林道  视频 /图/ 记者 徐伟 )春分前夕,走进卢氏县朱阳关镇河南村,晴空万里,青瓦白墙,道路整齐,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道路灯杆等设施一应俱全。水泥路沿线的一个个香菇棚旁,一派繁忙景象:男人们忙着卸各种原料,女人们用机器给菌棒套袋……整个村子菇味飘香。

  如今美丽整洁、产业兴盛的村落,谁曾想,是昔日的省级贫困村。2016年,河南村的6个居民组362户群众,其中仅贫困户就达94户,人均年收入仅有3000多元钱。由于位于山区,耕地面积不多,种植玉米、大豆也只能图个温饱。
  “张书记来之前,我们村就像个乱河滩,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每逢下雨,出门泥一脚,进门泥一身,环境糟糕极了,更别说发展了。”村支部副书记王彦朋颇为感慨地说。王彦朋口中的“张书记”,是驻河南村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张冠军。
 
  张冠军本是市公共资资源交易中心的一名干部,2010年9月被选派到卢氏县驻村,先后在官坡镇安坪村、朱阳关镇河南村任第一书记、或兼驻村工作队长,时至今日,他已在卢氏县脱贫攻坚一线坚守了10个年头。十年来,他顶烈日、冒严寒、走泥泞、披风霜,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安坪村、河南村的脱贫攻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尤其是2016年到了河南村帮扶,张冠军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协助河南村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开展文化活动,使群众的住房、医疗、饮水以及河南村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这两天村里正在拆除违建,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初见张冠军,很难想到他是一名市属干部。稀疏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朴素的衣裳,长着茧子的双手——今年47岁的张冠军,站在人群中活脱脱一个农夫形象,言语中却体现着他的干练。“咱河南村准备从‘村容整洁’提升到‘生态宜居’!”
 
  与如今的村容整洁不同,昔日的河南村连村支部都“蜗居”在村小学的二层小楼内,村里的道路都是泥泞土路,路上没有一盏灯……2016年4月,张冠军来到河南村,看了村中情况,内心十分焦急。
 
  想致富,先修路。张冠军用2个多月时间走遍了全村每家每户,了解具体情况、贫困原因和群众意愿,并与单位领导同事共同制定解决方法。2016年底前,在张冠军的努力下,河南村建起了第一条水泥路,装上了路灯,村民脸上都乐开了花。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愚。
 
  为了引导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摒弃陋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张冠军不断思考并改进着帮扶方式,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他带领村组干部组织进行了文明诚信家庭评选、“好婆婆、好媳妇”表彰大会,举办了河南村广场文化活动节和河南村孝善文化节。通过大力表彰光荣脱贫户、诚信文明家庭和涌现出的一批先进典型,来教育引导群众自强不息,奋力脱贫,弘扬向上向善新风尚的社会好生态。同时,大力开展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和精神文明宣传,切实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的的自豪感、荣誉感。
 
  产业来造血,扶贫成效显。
 
  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使这些特困群众能够顺利脱贫,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难题。他决定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产业扶贫来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
 
  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帮助下,张冠军联系了省、市农林种植方面的专家,并充分利用该中心长期招投标工作中积淀出的项目投资眼光优势及企业家人脉,为河南村发展集体经济牵线搭桥。经过认真调研后,最终确定了食用菌、冷库及光伏发电等项目,多方奔走、申请、协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为河南村协调资金90余万元。
 
  资金到位后,他带领河南村的乡亲们走田间、下地头,不怕苦、不怕累,辛勤的耕耘最终换来了收获。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2018年11月,河南村“一低五有六通”全部达标,提前完成脱贫任务,退出贫困村序列。
 
  张冠军抢抓金融扶贫大好时机,依托中央出台的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制度,大力宣传金融扶贫,力保政策惠及到每一个真正需要的群众。2019年,他协助申请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63笔共计315万元,户贷率达62%以上。有了资金后,村民们开始大胆发展食用菌种植,2019年全村户均种植食用菌3万多袋,人均收。

 
  在张冠军的努力下,2019年,河南村共新建标准化食用菌大棚30个,与河南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冷库和光伏发电构成了四大集体经济体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2余万元,带动贫困户50余人就地务工,每户平均增加收入5000余元。全村群众共发展核桃栽植100亩,连翘350亩,食用菌种植510万袋,年产值4000余万元。从“生产发展”实现到“产业兴旺”。
 
  “截至目前,94户贫困户已脱贫85户381人,贫困率由35%下降为1.2%。其余9户大多是无劳动力或弱劳动力的特困群体。我们将会在防止返贫、努力致富上下功夫”张冠军说。
 
  十年驻村乡音变,初心不改守一线。
 
  十年的驻村坚守,张冠军日日往返于贫困群众家中,不知疲倦的为群众的脱贫致富努力着,在卢氏县长时间的田间地头生活让他改了乡音,黑了皮肤,稀了黑发。同时,也错过了家人的重要许多个重要瞬间。
 
  女儿手术、母亲生病……每次他都不在家人身边。“驻村以来,总是想着等忙完了好好陪陪家人,可是需要做的太多,一直没空,亏欠了家人太多。但看到村容村貌、群众的生活水平的一步一步变好。通过下沉这十年,我觉得我的付出也非常值得。”张冠军说。
 
  2019年底,河南村的村委代表和村民代表到市公共资资源交易中心,表达了全村对帮扶工作的感谢,以及村民对张冠军的感情和热爱。
 
  在2020年驻村任期快要结束时,张冠军心里也想着未脱贫的贫困户和已经脱贫的如何不返贫。在领导让他选择是回单位上班还是继续驻村时,他毅然选择了脱贫一线。
 
  “我来到这里做第一书记,就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不能辜负群众对我的期望。防止返贫,提升村容村貌,我觉得任务还很重,我选择继续留在这里,把最后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张冠军说。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