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邻里照料”共脱贫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4-21   打印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一些失去劳动能力的兜底贫困户该怎么办?今年3月,陕州区宫前乡探索出“邻里照料”模式,为13户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逐户配备了护理员,使问题得以较好解决。

    4月16日,记者来到宫前乡明山村。山坳里,一块块麦田绿得耀眼,一座座白墙灰瓦的老房子古色古香,一幅田园春色画卷映入眼帘。

    2019年,明山村退出贫困村行列,马六叶一家三口未脱贫,被乡政府列为兜底贫困户。今年86岁的马六叶老人是家里的顶梁柱,70岁的女婿赵麦生和43岁的身患残疾的孙子赵春锋都要靠她养活。

    脱贫户杜秀群和马六叶是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向这个困难家庭伸出援手。这次宫前乡实行“邻里照料”模式,并招聘护理员,村干部第一个就想到了她。“前几天,麦生哥拄着拐棍到10公里外的宫前街上买东西,回来夜已深,我老公开车在半路遇见他,把他捎回来了。要是没人看见,也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正在给马六叶家洗衣服的杜秀群感慨地说。

    “他们三人分别享受了低保、老龄补贴、残疾补贴、独生子女补贴等,每年人均收入5000多元,已超过国家现行脱贫标准,但生活依旧困难。政府给的钱老在存折里‘躺’着,他们花不出呀!老人毕竟太老了,这样的家庭村里得管好。”明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巷有说。

    今年3月,宫前乡推行“邻里照料”模式,对未脱贫的112户152人逐户研判分析,划分为生产能力弱、生活能力弱和失去劳动能力三类,因户制宜采取日常照料、党员干部照料和保姆式服务三种形式,打通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乡对生产能力弱的贫困户,通过落实代种代养、安排益贫岗、兜底分红等形式进行帮扶,提高其收入;对生活能力弱的贫困户指定护理员或党员干部进行日常照料服务;为13户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专职护理员进行保姆式服务。

    “邻里照料”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打扫卫生,帮忙购物,洗衣和做饭等。护理员的工资从各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支出,每月400元至1000元。党员干部照料贫困户不发工资,乡党委、乡政府将其表现纳入村党员干部年度考评,成绩优异的给予奖励。

    “脱贫路上不能落下一户一人。全乡各脱贫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一个村养活一户贫困户绰绰有余。”宫前乡党委书记刘茂民信心满满地说。


( 编辑:c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