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解国记受《三门峡日报》邀请,来到美丽的天鹅城,为本报编辑记者传授舆论监督经验,举办了《舆论监督的空间》主题讲座。
![]() 1999年12月至2014年5月,解国记任《新华每日电讯》报总编辑、党组书记。他在新华社河南分社、黑龙江分社当记者期间,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表了不少轰动社会、推动实际工作的报道,被《南方周末》誉为“一个为民请命的记者”,是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解国记从舆论监督的采写空间、舆论监督的编辑空间、未来的舆论监督空间、舆论监督报道的把握四个方面,通过生动的新闻案例,全面地诠释了媒体在舆论监督领域应该发挥的作用。
![]()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把握一直是媒体人研究的难点问题。解国记说,在题材把握上,要对准党和政府明令禁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项;在时空把握上,要不集中于某个时段,不集中于某个地域;在文风把握上,要客观、准确、全面,理直气和,留有余地。
解国记以第一视角解读了《河南农民陈重申反映“三乱”被村干部杀害》、《我每年约一个“珍宝岛”折入中俄界河》、《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等在全国都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监督采访过程,以及文章刊发后产生的影响力,用生动鲜活的事例阐述了舆论监督报道的重要性。
![]() 在互动环节,他对大家的提问一一做答。他说,一张报纸若没有监督报道,就不全面,只要抓得准,就要敢于报道。 三门峡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万泉要求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解国记老师的讲课内容,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文/图 记者 师宝华)
人物档案
解国记,河南濮阳市清丰县人,“文革”期间,高中毕业的他当过农民,当过临时工。1978年恢复高考,他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业,被组织分配到新华社河南分社工作,先后当过记者、采编副主任、副总编、副社长。1997年11月至1999年11月任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社长、党组副书记。1999年12月至2014年5月任《新华每日电讯》报总编辑、党组书记。2014年6月至今,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他曾被政府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头衔,被业界学界授予“中国十大报业创新领军人物”“中国传媒创新领军人物”“中国媒体品牌贡献终身成就人物”等称号。
有人用“上半场采访,一个为民请命的记者;下半场办报,操持成全国百万大报的总编”总结解国记老师的新闻生涯。做记者期间,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表不少轰动社会、推动实际工作的报道,如《河南农民陈重申反映“三乱”被村干部杀害》、《我每年约一个“珍宝岛”折入中俄界河》、《郑州货站街信箱“十月怀胎”竟无人过问》等。出任《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后,他带领团队在为读者当“新闻秘书”、替读者选新闻精品的办报主旨下,毅然对报纸进行改版,使一份生存日艰、发行只有十余万份的报纸发行量突破百万成为全国中央综合性报纸中第二家百万级时政大报。
解国记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感悟,撰写出版了《既然当记者》《记者到总编》《新闻微观》《中外新闻轶事》《中外新闻掌故》等新闻学专著,有的成为研究生指定阅读书目,有的入选国家图书馆热点图书排行榜前三名。
( 编辑:xw ) |
“为民请命的记者”三门峡开讲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6-27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