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山坡上的窑院村,近年在脱贫攻坚等惠民政策的帮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穷山村,今朝变成了“花果山”。 11月4日,记者来到陕州区西张村镇窑院村李春让的苹果园,一树一树红红的苹果令人羡慕。“我家种了13亩苹果,预计能收入16万元。”在刚收获的苹果堆旁,李春让乐得合不拢嘴。他说,窑院村的苹果不愁卖,还没采摘就被果商订购了。 窑院村平均海拔800米,属于水果适生区,加上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生产出的水果色艳、脆甜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窑院村党支部书记贠建生咬开一个苹果向记者展示:“你看,冰糖心!我们检测过,含糖量达到14%。” 窑院村有耕地2000亩,其中果蔬种植占1500多亩。6月有大樱桃,7月有桃子和西红柿,8月有西瓜和巴旦木,9月有嘎啦苹果,10月有豆角和辣椒,11月有晚熟红富士苹果,一年当中有半年都是丰收季。 村民李月仓是种地的好把式,他家养了30多头猪,种植了6亩大樱桃。年年游客找上门采摘,还供不应求。他说:“我的大樱桃上的是农家肥,从不打农药,采摘价每斤15元。” “我们村还适合种植谷子,碾出的小米黄亮黄亮的,做的小米汤很糯很香。”村民贠增厚对记者说,“今年我种了10亩谷子,碾出5000多斤小米,在集会上一天就卖掉1000多斤,剩下的被进村收果的外地客商全部抢购了。” 窑院村水泥主干道两侧,一块块梯田鳞次栉比,半米高的农田灌溉出口一个接着一个,排向远方。几名工人正在恢复因安装水管损毁的路面。据介绍,陕州区农业农村局正在该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1700亩坡耕地被纳入规划,2.5公里田间道路得以整修,还铺设管道从九峪沟水库引水上山。目前,只剩下安装水泵,随后通上电,这些农田就会变成旱涝保收的水浇地。 通了水,修了路,整了地,种啥心里都有底。窑院村正大踏步迈向小康社会。“我们116户346口人,农户年收入5万元的占七成、10万元以上的占三成。”窑院村村委会主任李功让的脸上写满自豪。 ( 编辑:师宝华 ) |
昔日穷山村 今朝“花果山”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06 打印

- 上一条: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下一条:贯彻新发展理念 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