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氏县潘河乡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使人们安居乐业
三山三河两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卢氏县地形地貌的特征。卢氏县境内共有河流涧溪2400余条,以熊耳山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其北的洛河、杜荆河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0%。 保护黄河生态、弘扬黄河文化、推动卢氏高质量发展。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卢氏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高标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行走在卢氏县山乡村寨、田间地头,香菇、核桃等长势喜人,道路、电网、水利和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承关怀而奋起,抓机遇而图强。卢氏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瞄准靶心,精准发力,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做强农业生态化,做优工业绿色化,做大生态产业化,使卢氏成为山水秀美的康养宜居之地。 三生融合 促环境持续提升 卢氏自然风光迷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里春如诗、夏如画、秋如梦、冬如醇,风景优美,四季各异。卢氏县立足实际,确立了“生态立县·三生融合”发展战略,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紧密融合。 洛河是黄河重要支流,在卢氏县内流长113公里,流域面积2425平方公里,为县内第一大河。“以前的洛河两岸杂草丛生,河滩上到处都是挖沙的车辆和深坑浅滩,这两年经过治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网红打卡地。”住在洛河附近的李晶今年45岁,他亲眼见证了洛河的华丽转身。 城市因河而美,得水而润。2018年,卢氏县投资14.56亿元实施洛河水生态提升工程PPP项目。该工程西起渠首坝东至火炎河与洛河交汇处,通过河道疏浚、洛河两岸景观建设,拉大了城市框架,形成了集“山、水、林、文、城”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景区,达到了美化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目的。 “我喜欢和家人来散步,这里空气好、景色好,觉着心情都可好。”看着洛河两岸的变化,参与景观带建设的卢氏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刘冬玲忍不住赞叹。目前,洛河水生态提升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洛河北岸彩色透水混凝土道路已完成1.1万平方米,南岸西地块建设工程已完成道路路基碾压,乔木种植完成95%,篮球场基础施工已完成,给水管道完成1.24千米,休闲驿站地基施工完毕,实现了洛河从“水患之河”到“安澜之河”的华丽转身。 为加强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卢氏县陆续完成了洛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洛河12条支流生态修复、洛北大渠沿线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等重点项目,并完成了镇区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在山村建设了一批小型垃圾、污水处理站,不断提高流域治理质量。 在国土绿化方面,卢氏县高标准实施“五廊四园三区两带一核”的“54321”工程,五年内完成营造林174.8万亩,主要完成呼北高速、洛卢高速、国道、县乡村道、景区旅游道路沿线“五廊”绿化廊道4.73万亩310.26公里;加快县城南山北岭森林公园、洛神市民休闲公园、石龙城市绿地公园、洛河水生态公园“四园”建设步伐;提升生态功能保护区、困难地造林区、生态修复区“三区”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在县内崤山、熊耳山建设两条总长30公里的林果产业绿化带;通过拆违植绿、拆墙透绿、见空补绿、墙体屋顶绿化,实现全县居民庭院花园全覆盖“一核”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卢氏县实施多项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打造生态高颜值,加速追赶超越,助推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卢氏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绿红交错、碧水蓝天、水禽群飞、林草丰茂……行走在生态廊道上,美景随处可见。 产业兴盛 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这儿干活要比家里的农活轻松得多,一个月也能挣4000多元,比在老家好多了。”在卢氏县东明镇涧北村食用菌产业园装配车间,提起现在的改变,贫困户陈当朝满心欢喜。 陈当朝家在卢氏县双槐树乡东桃花村一组,2016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之前在家,他只能靠每年做几千袋袋料和耕种几亩薄田维持生活。像陈当朝一样在产业园打工的村民还有很多。 卢氏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着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进河南信念集团,建成全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香菇产业园,推行全年出菇、四季上市和80%以上花菇产出率的创新技术,实现了香菇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该集团副总经理李红宁告诉记者,园区主要有几种带贫模式:一是劳务增收,农户在集团基地务工获得劳动报酬,年均收入2.8万元。二是合作经营,农户承包基地大棚,每棚每年收入3万元至5万元。三是订单农业,农户购买企业菌棒,每棚每年收入4万元左右。 卢氏县有近20家香菇及香菇制品出口企业,年出口香菇货值超10亿元。卢氏香菇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效应,已带动县内生产和国内、国际市场联动。该县还制定香菇质量标准,统一注册线上销售“原本卢氏”品牌,通过电子商务,香菇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凭借山区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食用菌产业在卢氏县蓬勃发展,成了第一大主导产业。以食用菌产业园为代表的229个产业扶贫项目陆续见效,食用菌生产规模突破2.2亿棒,带动3.2万户农户增收致富。连翘、五味子、秋月梨、苹果等中药材和特色林果种植,近年在卢氏县也发展迅速。 在官道口镇耿家村,山间道路两旁种植的500多亩五味子一望无际。“咱这地儿最适合五味子生长了。”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帅朝告诉记者,他们去年先试种了五六十亩五味子,长势很好,今年就扩大了种植规模。 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卢氏县官道口镇大岭村、车岭村、耿家庄村、寨上村流转土地,从山东引进两年生大苗,一次性建成现代矮化密植高标准果园3000亩。“好山、好水、好空气,有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再引入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会带动更多的山里人过上好日子。”官道口镇党委书记陈海涛望着远处的隐隐青山说。 在高新产业发展方面,圣玛斯科技卢氏公司异军突起,今年2月底该公司改建口罩生产线项目,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悉,卢氏县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战略共谋划项目九大类83个,总投资1994.74亿元。2020年,黄河流域(三门峡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共19个,总投资284.7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17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6.869亿元。目前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保完成全年任务。 一项项抓落实,一件件干到底。高质量推动产业发展,卢氏到处生机盎然,俯瞰莘川大地,一幅令人憧憬的美丽生态画卷尽收眼底;站在北岭举目远眺,阡陌纵横中,一处处整齐划一、集中连片、特色各异的现代化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正在悄然崛起,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生态美丽的乡村振兴新卢氏正在阔步前行。 决战决胜 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来到卢氏县范里镇新庄村,一排排整齐的徽派民居建筑映入眼帘,山水成画,恍如进入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 “这要是放在以前,我咋都想不到咱新庄村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移民搬迁的新房里,54岁的雷选义感叹道。数年来,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涉及范里、东明两镇的11个移民新村屋舍严整,气象焕然一新,人民安居乐业。 多年来,卢氏县先后在东明镇东营村投资299万元,打造集生态采摘、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鹤鸣湖”生态观光园项目;在范里镇后峪村投资40余万元,扶持绿禾蜂蜜加工车间项目;在范里镇新庄村投资200余万元,发展蟠桃采摘项目、民宿体验项目、“范蠡”酿酒项目。同时,在11个移民村大力发展连翘等特色种植,通过发展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 该县投资3000余万元,在范里镇新庄村建设集文化体验馆、互动舞台、多媒体培训教室、党性教育基地等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后,将开展农民文化科学技术培训、会议研学、拓展训练、文化娱游购等一系列文化产业活动,进一步构筑文化经济产业链,培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范里镇党委副书记吴静超满怀信心。 回望历史,蓝天碧水在发展的轨迹中愈渐醒目;展望未来,绿意盎然在发展的途径中愈加浓郁。绿色成为卢氏追赶超越不变的“底色”。 行稳致远再出发。未来,卢氏县将持续推进“生态立县·三生融合”战略,着力打造生态和经济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方式,把卢氏建成“生产强、生活好、生态美”的幸福家园,描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卢氏新画卷,奋力谱写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编辑:李鹏 )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县(市、区)巡礼·卢氏篇
落实“生态立县·三生融合”战略 描绘美丽卢氏新画卷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10 打印

- 上一条:《布衣英雄》剧本研讨会在京召开
- 下一条:黄河湿地美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