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英杰)今年以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灵宝市紧盯短板、聚焦弱项,坚持“阵线前移、力量下沉”,在政策、人才、产业等方面不断向发展薄弱村倾斜,持续激活村集体经济带贫益贫新动能。 聚焦短板找出路。该市抽调市乡重点部门业务骨干105名,扎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非贫困村,协助村“两委”发掘特色资源,谋划产业项目,着力解决村里脱贫监测户、易贫边缘户家庭收入不稳定问题,做到问题不架空、责任不脱钩、工作不停步。召开6次集体经济专题研讨会,推进温氏养鸡大棚、食用菌大棚、果蔬大棚、果蔬冷库等现代设施项目发展,改变部分贫困村退出后产业结构单一、脱贫成效不明显的现状,逐步提高扶贫产业项目收益率,在巩固原有贫困村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实现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家庭收入持续增加。 聚焦优势拓渠道。该市在有1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政村进行摸底,将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的44个村作为试点村,促使每个试点村至少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一村一品”规划要求,由合作社围绕主导产业申报项目。对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按照行业项目资金整合一部分、财政补贴一部分的办法,为每个村扶持资金50万元,利用扶贫、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移民、交通等部门资金,完善集中连片流转地块的配套设施,谋划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等项目,将其收益列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以开发公益岗扶贫、小型公益项目扶贫、务工就业奖补扶贫。同时,同等条件下贫困户优先承包、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务工就业,享受资产收益分红。其中,焦村镇西常册村创办菌业合作社,形成菌种供应、技术服务、收购储运、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吸引村里20余户贫困户务工就业,年人均纯收入1.8万余元;村级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常乐田园”综合体项目,村集体经济从2018年的2000多元发展到2019年年底的100多万元。 聚焦人才增活力。该市以党建结对为抓手,抓实基层组织联建、党员队伍联管、干部人才联育、党建资源联用、乡村脱贫振兴联促。65个灵宝市直单位结对6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累计420余次,实现机关党建与农村党建互促互进。381个村(社区)设置“灵宝评议”二维码,群众监督评议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服务整村发展情况,促进村干部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着力在干部任用、绩效考核等政策上向脱贫攻坚任务较重村倾斜,突出实干导向、实绩导向,采取无任用推荐和竞争性推选相结合的方式,把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集体经济发展作出实绩的乡村干部作为提拔对象。2020年3月,新选派39名驻村第一书记,以驻村工作队队员身份形成梯队推进,将“四个不摘”落到实处。灵宝市财政安排1600余万元用以增加村干部工资,实行绩效考核,为基层工作有序推进提供强有力保障。 ( 编辑:李鹏 ) |
灵宝市:
激活集体经济带贫新动能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10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