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开展国土绿化 建设生态强市

——写在第43个植树节来临之际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3-12   打印
  在百花争艳、万物萌苏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第43个全民义务植树节。
  
  植树造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直接、最有效形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省委、省政府制定“五年增绿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的宏伟目标,印发《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为我市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践行“生态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百里黄河湿地修复、千里城市绿廊建设、万亩矿山修复、亿吨泥沙资源化利用的“百千万亿”工程,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1088.64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715.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0.7%,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大天鹅之乡、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聚焦黄河流域(三门峡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认真履行植树义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努力让资源环境因绿色而休养生息,让百姓因绿色而健康幸福,让产业因绿色而兴旺发达,让城乡因绿色而和谐美丽。
  
  要深化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坚持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方针,深入宣传、广泛发动,不断压实公民责任、单位责任、系统责任、地域责任,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绿化造林格局。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要在义务植树活动中起模范作用,走在先、干在前,建立义务植树基地,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广大适龄公民要积极行动,树立强烈的“家园”意识,做“森林三门峡”的倡导者、建设者和守护者,共同推进城乡荒山、道路、河流绿化,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空间。
  
  要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全市各界要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大力兴绿、悉心植绿、精心护绿,全面推动国土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按照“增绿提质、增花添彩”的思路,充分发挥我市地处沿黄生态带和山区生态带的优势,全面开展国土绿化,力争建设山区生态林30.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24.6万亩,打造绿树成荫、山花烂漫的森林花园城市。  
  
  要发展林业产业富民增收。加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林业产业“兴起来”,让林区群众“富起来”。依托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核桃、花椒、巴旦木等特色经济林,打造优质林果经济带,新发展1万亩优质林果,力争全市优质林果面积达到200万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达到356万亩。加快构建森林康养、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建设16个林业产学研融合基地、森林康养基地、森林特色小镇,切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要持续巩固生态修复成果。继续把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全面做好沿黄河18条一级支流特别是弘农涧河、好阳河、五里河、淄阳河、金水河河口湿地修复工程,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沿黄生态目标。推行“林长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落实市、县、乡、村、组、护林员六级责任制,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一区一域实现专员专管、责任到人,力争全市森林面积不减少,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6‰以下。
  
  大地回春,万木吐绿。当前,适逢造林绿化的大好时节,全市人民要迅速行动起来,再掀造林绿化新高潮,使三门峡的大地更绿、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人与自然更和谐,为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全面建设现代化三门峡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