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我市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有特色、有品质、有优势的“大果园”“大花园”“大氧吧”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先后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2个、市级8个、县级10个,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加速提质增效。
因地制宜,强化引领,着力打好“规划牌”。坚持以规划扬优势、以优势创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三门峡市特色农业综合发展规划》,聚焦苹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布局发展,着力打造苹果、食用菌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中药材、生猪2个300亿级产业集群,为“十四五”时期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依托优势,培育龙头,着力打好“集群牌”。抢抓农业农村部确定我市为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业带重点区域的机遇,着力打造海拔800米以上“黄金苹果带”,目前,全市苹果栽植面积170万亩,年产苹果20亿公斤,稳居全省第一;食用菌生产规模稳定在4.2亿袋,产量规模均居全省第二;中药材面积76.9万亩,连翘面积、产量全国第一,丹参面积、产量全省第一,初步构建起了果品、食用菌、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链,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23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7个、省级32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1家,特色农业呈现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突出质量,提升品质,着力打好“品牌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把农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产品、把产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品牌。全市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15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20个,居全国地级市前列。“灵宝苹果”区域品牌价值186.4亿元,稳居全国县级第一名,“二仙坡苹果”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灵宝香菇”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创建示范产品”,三门峡特色农产品品牌叫响全国。
抢抓机遇,数字赋能,着力打好“电商牌”。抢抓互联网时代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立农产品直播基地,以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以大数据优化资源链,走出了一条网络化、品牌化、绿色化增收之路。2020年年底,全市拥有农业电商主体2500余个,交易额28.3亿元,苹果、香菇、蜂蜜等300多种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深山,“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引领,保险护航,着力打好“保障牌”。积极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研究院、推广试验站等18个创新平台,接上了科技前沿“天线”。全面构建普惠金融支农体系和“4+10+1”大保险格局,积极开展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年底,累计理赔1347起,赔付6930万元,户均降低损失2500元,兜住了发展底线,有力保障了特色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
( 编辑:李建新 ) |
现代农业产业园 强力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4-28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