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经济跃上新台阶

——“你好小康”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7-20 作者:本报记者 王婉媚   打印

宝武铝业生产车间总监控室 本报记者 杜杰 摄
  走进宝武铝业热轧车间,一张张铝板正经过粗轧机、精轧机,碾压成卷。一会儿工夫,十几个铝合金薄板卷就已冒着热气,排列在一旁。大型进口设备正在运转,自动化装备正在“捆绑”薄板,工人有序调试,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
 
  宝武铝业的建成投产运营,是“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以来,尤其是市七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紧盯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深入贯彻新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融入新格局,综合实力大幅跃升,转型创新实现跨越,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三门峡经济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加工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三门峡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
 
  到“十三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50.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4元,分别为2015年的1.38倍、1.44倍、1.44倍,年均增长6.7%、7.6%、7.7%。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全省7个资源型城市中排名第一,在黄河金三角地区排名第二;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万美元,在黄河金三角地区排名第一。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特别是2017年至2019年年均增长7.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展现了新作为。
 
  尤其是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市于当年3月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年度累计实现4.5%,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排名第七位;制造业增速8.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7个百分点。
 
  2021年以来,全市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市场有效需求进一步释放,呈现出“稳定恢复、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1至4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高于全省(13.4%)5.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两年平均增长8.3%,高于全省(4.9%)3.4个百分点。
 
  转型创新实现跨越

河南万贯实业年产3万吨特种石墨制品项目建设工地
  “十三五”时期,是三门峡攻坚克难促转型,转型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做大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这一转型根本路径,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形成了以黄金、铝工业、煤及煤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基本工业格局,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铜产业、新基建等方面实现重要突破。
 
  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2∶53.8∶35优化为2020年的10.1∶47.4∶42.5,特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8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5.2%,服务业比重提升7.5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传统支柱产业脱胎换骨式改造提升,以中国黄金集团、国投金城冶金为代表的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成就了全国黄金产量大市;宝武铝业等龙头企业引领形成了全国最完整的千亿元级铝产业链,已初步形成“黄金矿山采选—冶炼—精炼—黄金珠宝”“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原煤采掘—煤炭产品—基本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产品”三大全产业链,“五彩三门峡”底色更加亮丽。
 
  特色发展强势崛起。“黄金苹果带”初具规模,苹果面积、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分别居全国地级市第七位和第六位,建成全国地级最大的果品出口基地。优势农产品带建设渐成气候,特色品牌叫响全省全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竞争新优势。
 
  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科芯时代、星能科技、易事特等高端制造业集聚成势,铜精深加工产业异军突起,高档铜箔产量占到全国市场的29%,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通过实施研发投入和高科技企业两个“倍增计划”,全市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比2016年增长293%、241%,吸引63家央企入驻,在铜基新材料、光电新材料、高纯金属砷超导材料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建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三门峡已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黄金采冶基地、富有前景的装备制造基地、富有竞争力的铝工业基地、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新材料基地,以及重要的煤化工、苹果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最丰富的地市之一。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国投金城冶金公司车间内机器人在工作 许青锋 摄
  “十三五”时期,是三门峡狠抓重点项目,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五年。
 
  国投金城冶金公司当年建成投产、盈利,产值突破80亿元,开创业界先河,从单一回收黄金到同时综合回收金、银、铜、铂、钯等9种有价金属,标志着我市黄金冶炼产业顺利实现高端化。
 
  总投资78亿元的宝武铝业一期年产30万吨铝合金精深加工项目顺利推进,熔铸生产线已于2020年7月30日成功试产,有力推动全省铝工业迈向中高端、部分产品填补国家高端铝材空白。
 
  朝辉铜业、华鑫铜箔、宝鑫电子等铜精深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中国铜箔谷”雏形初显。
 
  ……
 
  “十三五”以来,我市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抓好项目建设提速、服务企业提效、招商引资提质,奏响了三门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市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000多个。仅2020年,全市26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33.86亿元。一次次项目集中观摩点评、通报交流,一批批工程竞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个个企业相继竣工投产、提质增效,崤函大地吹响了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嘹亮号角。
 
  特别是2020年以来,我市抓项目建设氛围日趋浓厚,市委、市政府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抢先抓早,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融合发展格局出现可喜变化,项目改造取得重大进展。
 
  2021年,全市共谋划重点项目425个,总投资4000亿元以上,其中,纳入省重点项目71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239个、三大改造项目197个,均达到历年之最。
 
  “十三五”时期,也是三门峡市多措并举服务企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五年。
 
  6月23日,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启动。三门峡市快速反应,于6月25日至28日召开全市“四个一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会,逐个分析瓶颈问题,第一时间成立“万人助万企”活动领导小组,下设7个工作专班,组建8个助企工作组,助企纾困解难。
 
  近年,我市高度重视企业服务工作,不断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打造亲清政商关系。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带来了全市各领域营商环境的明显改善。今年一季度,三门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6%,居全省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7%,高于全国、全省增速12.1个、2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 本报记者 杜杰 摄
  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是省委赋予三门峡的重大使命,也是建设现代化三门峡的强劲“引擎”。“十四五”期间,三门峡将进一步聚焦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标准,着力在综合经济实力、创新策源能力、资源配置水平、辐射带动功能等方面优化提升,发挥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实现“引领金三角、支撑郑洛西、融入新格局、建设现代化”,在经济实力上实现更大跃升、在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上实现更大作为、在建设中西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上实现更大突破,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贡献强劲三门峡力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