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纪雨童 ![]() 山坡披新绿 ![]() 义务植树全民参与 ![]() 绿化工作人员植绿忙 ![]() 森林乡村一角 又是一年春好时,崤函处处着新绿。 当前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期、关键期,三门峡市再掀科学绿化新热潮。2022年,我市决定开展全域全民科学绿化工作,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当前三门峡市全域全民科学绿化工作进展如何?取得哪些成果?如何部署?在全国第44个义务植树节前夕,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三门峡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三门峡市林业局局长骆雪峰。 问:近两年,从中央到省、市,“科学绿化”成了一个热词。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我市出台《三门峡市关于加快推进科学绿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对全域全民开展科学绿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部署,请你谈一谈。 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科学绿化、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到国土绿化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是从中央到省、市的具体要求。今年2月28日,我省就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提出推动我省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全面推行林长制,积极培育保护森林资源,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提供生态保障。这一指导思想,为我市高质量推动全域全民科学绿化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今年年初,立足实际,我市出台了《三门峡市关于加快推进科学绿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三门峡全域开展科学绿化工作,全民参与,充分挖掘绿化美化空间,突出中心城区及城郊、沿黄生态廊道及交通要道两侧、河道及水库周边、村民集中居住地、宜林荒山荒地、矿山恢复治理区的绿化工作,把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确保成效贯穿科学绿化全过程,合理布局、统筹推进。 问:3月12日是全国第44个义务植树节。当下,正是植树造林的最佳时机,目前,全市上下植树正忙,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请谈一谈相关情况。 答:去冬今春,三门峡市坚守科学规划、全民绿化,突出重点,以赶超比拼的精神抓实全域全民科学绿化工作,成效明显,打造了对全市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点睛”之作。 一是精准对接定任务。2021年冬季,三门峡市林业局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要求,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全面核实造林绿化用地,科学确定目标任务。2022年,省级下达我市营造林任务58.46万亩,其中造林23.5万亩,森林抚育34.96万亩。三门峡市林业局多次与县(市、区)对接,精准落实造林地块,及时部署、抢抓时机,组织开展集中会战。 二是规划先行布好局。高标准编制印发并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科学绿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22—2025年)》《三门峡市2022年全域科学绿化美化工作安排》。目前,已全面完成5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100个森林乡村示范村的规划设计,均已评审通过。其中,100个市级森林乡村示范村的规划设计全部由市级专家组现场评审完成。 三是示范引领建精品。科学选择生态修复方式,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编制作业设计,重点建设困难地造林、廊道绿化、森林乡村建设等不同类型科学绿化示范点。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市、县科学绿化示范点18个,5个森林特色小镇全面开工建设,200个省、市两级森林乡村示范村掀起建设热潮,并取得明显成效。 比如,连霍高速三门峡西出口采取乔灌花草立体配置,落叶和常绿树种有机结合模式,景观效果非常好,是重要节点区域性、组团式、高标准绿化的代表之作。 卢氏县文峪乡窑子沟村,坚持将全域全民科学绿化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融合,采取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打造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标识性强的森林乡村示范村建设标杆之作;209国道卢氏县城段生态廊道绿化工程,采用常绿树种、彩色树种、乡土树种、名贵树种及一些花卉灌木和地被植物科学巧妙搭配,是廊道绿化的优秀之作;卢氏县连翘主题公园构建河南省乃至全国品种最全、展示方式最丰富的连翘主题公园,通过丰富植物多样性,完善区域配套服务,吸引更多游客,是城区绿化的典范之作;卢氏县洛河南岸生态廊道建设是该县城区水生态建设“以绿茵城”的神来之笔,使用植物品种多达100种,其中观赏草类达40种,春夏秋冬四季各具特色,为规划中的洛河湿地公园建设奠定基础,是廊道绿化的又一精彩之作。 这些各具特色的典型精品,对我市推动全域全民科学绿化工作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国土绿化人工造林完成1.82万亩,占总任务4.2万亩的43.3%。 四是沿黄生态廊道添异彩。我市大力开展沿黄生态廊道增绿添彩行动,补植金枝槐、美国红枫、银杏等彩叶树1万余株,对一期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及陕州区段全面进行美化彩化,对天鹅湾、好阳河入黄口、淄阳河入黄口、浩吉铁路桥等沿黄重要节点部位重点打造,增加观赏效果,与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起形成多处网红打卡地。 五是义务植树营造浓厚氛围。2021年12月4日、12月13日,三门峡市林业局组织开展了两次冬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三门峡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干部职工700余人参加,栽植女贞、百日红、红叶石楠、樱花等1.2万余株,绿化面积110余亩。示范引领县、乡两级2800余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雪松、油松、白皮松、黄金槐等2.6万株(丛),绿化面积360亩。去年以来,在全省统一安排两次义务植树活动的基础上,我市又集中开展了两次义务植树活动,是全省唯一一个一年内组织4次义务植树活动的省辖市,得到省林业局的高度认可,也为我市开展全域全民科学绿化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 问:生命在于绿色,希望在于绿色。今年,我市全域全民科学绿化工作明确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省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是3月20日前全面完成人工造林及退化林修复14.5万亩,7月底前全面完成飞播造林4万亩,9月底前完成封山育林5万亩和森林抚育34.96万亩。 市委、市政府明确的重点任务是根据市绿化委员会印发的2022年科学绿化工作安排,主要做好十项重点工作。其中,中心城区绿化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局牵头,河道、水库周边绿化由市水利局牵头,万亩矿山修复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由市林业局牵头的有城郊绿化、沿黄生态廊道绿化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森林特色小镇建设、森林乡村建设、山区生态屏障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等,均由各县(市、区)负责具体落实。按照要求,3月底前任务大头落地,4月10日前全面完成任务。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绿化行动,目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要求,“净起来”已成效凸显,当前正值“绿起来”大好时机,我市已迅速行动起来,根据乡村自然禀赋、生态环境状况、产业发展需求等不同情况,瞄准乡村绿化突出短板,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缺什么补什么,全面铺开科学绿化、全民绿化工作。 问:今年的重点工作都有哪些? 答:一是完成15个省级森林小镇和森林乡村示范村“双100”建设任务。其中,完善提升省级森林小镇10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70个;新建省级森林小镇5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30个,市级森林乡村示范村100个。二是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完成绿化新建道路里程161.5公里,面积7294亩;提升已绿化路段44.7公里,全线补绿增彩。三是重要节点绿化。突出高速出入口、县城出入口、高速收费站上下环线周边以及引线等重要节点绿化提升,形成各具特色的节点景观,在全市共安排重要节点绿化提升14处。四是城郊绿化美化。完成南山北岭绿化2000亩。五是完成林下经济工作。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2022年林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2年年底,全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381万亩;4月底前要新发展林下黄精3.6万亩、油用牡丹1.58万亩,在重点县(市、区)建设林下灵芝示范基地5个,逐步形成具有三门峡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问:明确工作标准是什么? 答: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特色、立体配置的原则,对主城区、乡村、山区、生态廊道等区域绿化美化分类实施,突出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特色等“五大”功能兼顾,采用乔、灌、花、草、藤“五形”科学配置,实现绿化、花化、彩化、果化、美化“五效”协调统一。 一是沿黄生态廊道绿化。着眼于把生态廊道建成绿色廊道、景观廊道、人文廊道、幸福廊道,对沿黄生态廊道进行全方位绿化彩化美化提升;着重于历史印记、文化特色、重要节点,开展微地形组团式绿化,全面提升沿黄生态廊道科学绿化质量,全线建成色彩丰富、一处一景、具有多点视觉冲击效果的复合型生态廊道。已完成沿黄生态廊道绿化工作主要是利用现有空间,开展补植补造,同时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引进红叶杨、美国红枫、红叶石楠等彩叶树种开展增绿添彩,加强科学管理,持续提升绿化水平。灵宝市以线为主,突出补植红色树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点为主,以黄河湿地白天鹅观赏点、明清古枣林为重点,实行组团式绿化提升;陕州区以综合提升为主,突出乔灌草结合加图案;湖滨区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项目建设提升,突出游园式、多点发展;渑池县突出槐扒提水工程周边绿化和丹霞景区、黛眉山景区绿化景观全面提升。新建成的沿黄生态廊道,要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色彩富于变化的要求,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标准精心施工;新建及提升后的沿黄生态廊道常绿树种比例不低于30%,彩叶树种比例不低于20%。 二是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三项措施,实现村庄“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第一,通过开展身边增绿行动让村庄绿起来。深入挖掘乡村绿化用地空间,把四旁、村庄、庭院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绿化建设的主战场,开展身边增绿行动。充分利用村中空地、荒废宅基地、废弃坑塘,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利用道路河渠、村庄周围空地建设风景林、休憩林和护村林,努力实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第二,通过坚持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让村庄美起来。突出村庄路边、河边、桥头等节点,在微改造上,对村内现有绿地、空地通过地形微改、树木微整、设施微增,建设1处以上游园,增添田园乐趣,打造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在巧植入上,要在村口建立标志性绿地,巧妙栽植自然造型独特、彰显生命活力、富含历史符号的乡土树木,形成底蕴深厚的村域独特标志。通过适当布置红花檵(ji)木、八角锦盘、南天竹、火棘、红叶石楠等彩叶灌木,构造多层立体绿化效果来植入生态元素;利用村内宣传栏、墙体彩绘等进行生态文化科普,普及宣传生态知识来植入文化元素;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老旧物件(碌碡、磨盘、水车、上马石、水缸、车辘轳等)来植入记忆元素,将记忆元素、生态元素和文化元素巧妙结合,着力打造生态优美、乡愁浓郁、文化特色明显的森林乡村。在精提升上,通过采取绿化树种多样化,常绿树种、观花树种、彩叶树种,乔灌花草藤合理配置,提升绿化美化效果;通过在村庄主干道、主巷道等区域栽植常绿树种与彩叶树种,形成独特的区域风貌,提升村庄整体形象;通过构建四季常青、花绿彩结合、错落有致的景观格局,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倾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村村差异”的多形态、多元化森林村庄。第三,通过果树进村入院让村民富起来。围绕当地产业特点和地域特色,选择优质林果乡土树种(核桃、樱桃、杏、桃、石榴等),打造田园化村庄,农户庭院内和房前屋后栽植10株以上以果树为主的花木。 三是重要节点绿化。在满足交通需求的条件下,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提倡栽植油松、女贞等有造型的常绿植物,多品种补植五角枫、红枫、金叶女贞等彩叶观花植物,地面覆盖波斯菊、鸢尾、紫叶酢浆草、麦冬、二月兰等草坪草花,在合适位置适当点缀少量景观石,体现县域经济人文特色,形成多层次、立体式、多元复合型的标志性绿化景观。 四是城郊绿化美化。市区南山北岭绿化要按照分区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对台塬地镶边增彩,在宜林台塬地增加绿量,对现有林提升质量。采取新造林、补植补造、抚育管理三种营造林方式,营造“梯田层叠花如锦、抬眼见绿树成林”的立体绿化美化效果,打造城市绿色生态屏障。 问:我们对这项工作明确了时间节点,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春季我市开展全域全民科学绿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如期完成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推进措施: 一是典型示范引领。以现场会形式,学习卢氏县、陕州区的典型经验,树立标杆;借鉴其他地市林业发展的高质量和科学绿化新理念、新措施,特别是彩化做法,进一步凝聚共识,以点带面,示范推进。 二是现场观摩推进。3月中旬召开林业系统现场观摩推进会,逐县观摩、交流经验、加压推进;3月下旬或4月上旬召开市级层面现场观摩推进会,锁定目标、铆足干劲,查漏补缺、提质完善、整体推进,并组织督导组开展全程同步督查督导,表先督后,4月中旬全面验收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当前正是科学绿化的黄金期、关键期,我们将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节,“弹好钢琴”、做好统筹、担当尽责、再鼓干劲,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好,迅速掀起全域全民科学绿化工作新热潮,以高质量全域全民科学绿化,绘就美丽崤函新画卷。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
高质量全域全民科学绿化 绘就美丽崤函新画卷
——三门峡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林业局局长骆雪峰就开展全域全民科学绿化工作答记者问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3-11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