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选树农村“五好”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5-30   打印

本报记者 陈林道 通讯员 袁海滨

  阡陌纵横、果蔬满园,房舍整齐、绿树摇曳,老幼安居、青壮乐业,走在三门峡的乡村,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铺开。

  景美人更美,在一些村党支部门前,一封封贺信、一张张“民星”真挚的笑脸铺满告示栏。这是崤函大地开展“五好”选树活动的生动一幕。一批村民看得见、口碑好、学得了的身边“民星”,被层层选了出来,激荡着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三门峡聚焦农村“一老一小一青壮”,以选树“好少年”“好青年”“好父母”“好媳妇”“好婆婆”(以下简称“五好”)典型为抓手,用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先进事迹带动人、影响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选培评宣”

  既看结果更重过程

  “五好”选树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选、培、评、宣”的办法,对照“五好”标准确定选树对象,突出培育引导,注重群众评议,以扎实的过程保证了选树质量。截至目前,已选树表彰第一批“五好”161名,其中“好少年”21人、“好青年”30人、“好父母”38人、“好媳妇”36人、“好婆婆”36人。

  史智心是湖滨区高庙乡大安中学七年级二班的学生,父亲外出打工时,恰逢母亲做了手术卧床休息,年仅13岁的史智心每天边上网课、边照顾妈妈,帮助母亲做早餐、喂水喂药、如厕排便、洗衣洒扫,被亲友邻居称作贴心“小棉袄”;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核酸检测时,史智心又化身“志愿者”,将登记流程悉心记下,帮助老年人注册身份信息,“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是村里公认的好孩子。周围群众纷纷夸赞史智心,说她比大多数同龄孩子都懂事,做到了大多数同龄孩子做不到的事。

  4月12日,史智心等21名少年被选为三门峡市“好少年”。他们中有的是留守儿童,是爷爷、奶奶和乡邻称赞的“开心果”;有的家境贫寒,却自强奋发成了同学口中的“小老师”;有的家庭遭遇变故,然而他们乐观坚强、懂事体贴,成长为父母的“小棉袄”……

  选定和评议是选树活动开放海选、优中选优的关键环节。全市各级在初选过程中严格按照选树工作规定,坚持客观公正、逐级选树,村级初选初评、提供名单,乡级复核把关、认定对象,县级全面审核、保障质量,市里集中审定、公布结果,真正选出了让老百姓心服口服的身边“五好”。

  5月18日,在市妇联开展的好家风宣讲灵宝市焦村镇贝子原村文化广场大院活动现场,在座的群众十分感慨,平时总对别人品头论足,其实自己做得还不如人家,将来要想让别人说声好,还得自己好好努力。

  身边的榜样最能触动灵魂,激发人的向上之志。在选树过程中,坚持把群众评议贯穿选树全过程,在选树对象的发现、培养、确定等环节,全面引入群众评价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听取选树对象周围群众的意见。让群众选身边的典型,变群众参与的过程为自我提升、自我改造的过程。

  对接帮扶

  培育提升促进向“好”

  培育是选树“五好”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体现的是组织引领和群众意见的有效结合。

  “五好”选树推进会明确提出,突出对选树对象的培育,就是为了引导选树对象始终对标对表“五好”标准,动态向“好”靠拢,同时,方便群众对选树对象以及培育工作进行监督,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在市委农办统筹安排下,市教育局负责“好少年”选树工作,团市委负责“好青年”选树工作,市妇联负责“好父母”“好媳妇”“好婆婆”选树工作。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制定选树“五好”帮扶培育计划,跟踪进行指导培育;各县(市、区)、乡镇坚持因人而异、精准指导,在行为养成、产业发展、特长技能、创业就业、文明新风、服务乡村等方面给予帮扶培育,帮助选树对象不断完善提升。

  “在党组织的帮扶带动下,我们与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进行科研合作,选育中药材连翘的优良品种。初步选育了2个大系列15个优良品种,解决了野生连翘不结果、少结果的难题,使连翘的开花坐果率从平均10%提高到80%以上,整体产量大幅提高,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说起连翘,孙鑫侃侃而谈。

  今年34岁的孙鑫,是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人。他2014年返乡创业,2017年创办了三门峡市大美连翘有限公司,专注中药材连翘种植及优良品种选育。目前,他自主种植连翘350亩,带动周边种植3000余亩,每年帮助富余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次,丰产期亩产净利润达5000元。其间,在党组织的指导培育下,他还成为了河西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

  曾荣获河南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军人物、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的孙鑫,今年被评选为三门峡市级“好青年”。“我将继续研究连翘种植管理技术,不断选育连翘优良品种,提高种植效益,帮助更多乡亲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孙鑫信心满满。

  第一批受表彰的161名“五好”,无论是像孙鑫这样的“好青年”,还是其他的“好少年”“好父母”“好媳妇”“好婆婆”,都经历了一段对照好的标准,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

  同步发力

  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文明蔚然成风,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助推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从2022年到2025年,我市每年在全市农村各选树100名“好少年”“好青年”“好父母”“好媳妇”“好婆婆”,集中展示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奋斗姿态和精神风貌。“五好”选树活动从一开始,就拉长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从更长的时间、更广的范围,带动和影响更多群众向上向善,让更多正能量充盈乡村社会,浸润乡村发展。

  陕州区宫前乡的杜孟芳、张群立,帮助儿子、儿媳照顾行动不便的亲家,被评为“好父母”;渑池县坡头乡的上官小玲,照顾因车祸而残疾的丈夫20余年,不等不靠、积极向上,被评为“好媳妇”;义马市马庄社区的杨灵烦,婆媳关系相处融洽、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团结邻里,被评为“好婆婆”……

  “要大张旗鼓地对受表彰的‘五好’进行宣传,要向他们所在单位、所在村‘两委’送喜报、送贺信,要让他们周围的人知道市委、市政府给予的‘五好’荣誉,要让更多人知道‘五好’的事迹。同时,要继续深入宣传‘五好’标准,让更多群众努力有方向、有目标。”“五好”选树活动专班,专门对宣传工作作出安排。

  市教育局安排受表彰“好少年”在国旗下发言;团市委到“好青年”所在单位或项目工地,在其领导和同事见证下转交贺信;市妇联组织“好父母”“好媳妇”“好婆婆”在所在社区、村里开展好家风宣讲活动,向“好媳妇”“好婆婆”娘家送上喜报,并走访慰问“好父母”“好媳妇”“好婆婆”,在三门峡市妇联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宣传“五好”事迹。市委农办印制“五好”标准,在村里和社区广泛张贴,深入宣传。

  为强化选树结果运用,让受表彰的“五好”既有面子,又得实惠,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还对正向激励进行了部署:“好少年”将被优先推荐为省级文明学生评选对象;“好青年”将被优先推荐参选村(居)“两委”干部和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三门峡市劳动模范,并在产业发展、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扶持;在各类节日期间,对“好父母”“好媳妇”“好婆婆”进行走访慰问。同时,每年还从“五好”中,各选定10名“标兵”(共50名),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并给予奖金奖励。

  探究文明风尚的养成规律,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将深入开展‘五好’选树活动,打造崤函大地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为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五好”选树表彰会对下一步工作的明确要求。

  成风化人

  助力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一切美好生活都是依靠人奋斗出来的。只有从灵魂深处激励人、鞭策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广大农村群众既是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直接受益者,更是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主体。过不了发动群众这一关,就过不了持续推进整治这一关。

  在热火朝天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全市坚持把有效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作为“五好”选树的重要内容,聚焦一些常见的落后习惯,认真研究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和办法,引导农村居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要好”“好美”的追求,在人改造环境的同时,实现对人的深刻改造。

  市教育局动员“好少年”选树对象开展“三扫、三洗、三学”活动,即扫屋子、扫院子、扫门前;洗衣服、洗碗筷、洗床单;学做饭、学种菜、学栽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小手拉大手”活动。团市委在其微信公众号“青青崤函”推出“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报道,及时反映选树对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情况,指导选树对象围绕阶段性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发挥作用。市妇联紧紧抓住“好媳妇”“好婆婆”选树对象这个关键,发挥她们在整治庭院环境中的独特作用,动员她们积极开展“家庭清洁日”活动,常态化进行屋内扫除、院内清理、门前整治。

  “平日里,我看到自己整理出来的干净的庭院、整齐的花草,心情特别好!”受表彰的“好媳妇”杨董峡在发言时,深有感慨地说。杨董峡是陕州区西李村乡岩里村人,2016年,其婆婆因为脑梗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多年来,她不仅精心照顾婆婆,还把家庭卫生环境整理得井井有条。

  一大批“五好”选树对象,通过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对整治人居环境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风尚正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唯有精神富足,才能挺起脊梁、勇往直前。随着“五好”选树活动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出农村居民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