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德英 盛夏时节,行走在渑池县英豪镇农村,处处村落整洁有序,座座庭院鸟语花香,呈现出一派民勤村美、民风淳朴、和美清新的景象。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渑池县英豪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重要抓手,采取“人居环境+党建”“人居环境+产业兴旺”“人居环境+文明幸福”等措施,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农村人居环境新画卷。 “人居环境+党建” 提升战斗力 炎炎夏日,走进英豪镇寺庄坪村,“党员走在前,工作就不难”,村中心文化墙上的这几个大字道出了英豪镇人居环境巨变的真谛。 英豪镇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全体党员干部在网格中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带头进行宣传、带头集中清拆、带头化解矛盾,为村民树标杆、作示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我们村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在全镇完成整村建成水冲式厕所的任务,并使村里多年的陈年垃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英豪镇周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长锋介绍道。 周家山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如今,经过精准脱贫、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小山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脏乱变整洁,“青山”变“金山”,乡风更和美。 去年,该村新一届“两委”班子成立后,围绕“五星”党支部创建目标,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了再完善、再提升。“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20万元,而且还是‘零信访、零事故、零案件’的‘三零村’和‘无疫村’……”赵长锋自豪地说。 “人居环境+产业兴旺” 拓宽致富路 寺庄坪村是英豪镇有名的玉兰专业村。早在2012年,该村通过复耕黏土砖厂的20亩土地培育玉兰,经过10年滚动发展,建成了占地500亩的玉兰苗圃基地,年销售额120万元,每年带动群众实现劳务收入60余万元。 玉兰名片渐打响。每年三四月间,寺庄坪村500亩玉兰基地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引来各地游客前来观赏,大大提高了村庄知名度,坚定了英豪镇打造“玉兰名镇”的信心。 玉兰产业日益兴旺。去冬今春,该村玉兰苗圃基地在完成自身销售2万余株、实现销售收入110余万元的基础上,带动群众销售6000余株、增收20余万元。 寺庄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锋涛说:“村里免费给村民提供玉兰树苗。村民在房前屋后栽植玉兰,由村民自主管理,收益与集体对半分成,提高了群众积极性。”杨锋涛带头平了自家的老坟,带动群众拆除旧房220余间,平整土地25亩,栽下了1000多株玉兰。 英豪镇因势利导,各村利用“拆违治乱”空闲地、房前屋后“四旁”地见缝插绿栽植玉兰,累计栽植玉兰8万余株,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促进了当地旅游第三产业的发展,为集体和群众增收增添了新渠道。 “人居环境+文明幸福” 铸就新“乡魂” “在外地打工,回来都找不到家门了。没想到这半年村里变化这么大,环境变得这么好。”日前,在江苏打工回家的英豪镇后营村村民史小红感叹道。 2021年年底,后营村还是全市典型的“脏乱差”村,仅仅半年多时间,该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房子干净了,街道硬化拓宽了,村内环境改善了,而且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义马市迅雷户外旅行社工作人员李付军介绍:“我们和渑池县康辉旅行社已先后组织了4批本地游团队,来后营、周家山旅游。” “一进入后营村,空气特别清新,环境也很整洁,真是一个让人来了不想走的地方!”来自义马市的张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 “以前村里脏得不成样子,到处是牛粪、羊屎蛋。现在环境整洁了,几个养牛户都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人自觉把家里的牛圈起来,改放养为圈养。你看,大槐树跟前的那头牛是张光明家的,他一见牛拉粪便,立即清扫。现在这头牛成了村里的网红牛,好多游客还跟牛合影呢。”后营村监委委员张帮助说。 村民的这份自觉,正是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带来的成效。英豪镇坚持“巧植入、微改造、精提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宜居水平,群众把争美比美的行动从“被动”变为“主动”、从“门里”延伸到“门外”,在美中展现文明,让“共建文明家园、共创‘五美庭院’”更加深入人心,让村里的文明新风更加浓郁。好婆婆、好媳妇等身边好人的评选激发了崇德向善的力量,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倡导了喜事简办、拒绝铺张浪费的新风尚,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则传递了一波又一波正能量。 今年5月,该镇在第六届“最美英豪人”评选表彰中,持续将“五美庭院”纳入评比,以点带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共参、共治、共享,铸就“生态、文明、幸福”新“乡魂”,让乡村看得见美丽,留得住乡愁。 |
“人居环境+”激活英豪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6-02 打印

- 上一条:聚力“两个转变” 推动产业升级
- 下一条:全市“三区三线”划定 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