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一路春风阅崤函——三门峡市普通公路十年发展综述

作者:文/ 魏巍 图/张子龙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0-17   打印

  新国道310灵宝段

  沿黄生态廊道灵宝段

  新国道310弘农涧河特大桥

  省道244三门峡市区至大坝段旅游公路

  仰韶大道虢都花海

  三门峡市地处河南省西部,自古便是通秦连晋、承东启西的咽喉要塞。境内的崤函古道遗迹,见证了汉唐时期两京之间乃至中国与西方的经济与文化往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俯瞰今日的崤函大地,一条条四通八达的畅通之路,勾勒出“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生动图景,构建起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通达路网,打通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

  近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地五中心”、区域合作示范城市、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发展战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速普通公路提质升级,加快省际出口路段建设,提高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加强干线路网与城市路网、交通枢纽等有效衔接,先后实施国道310南移、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崤函大道、东环路等建设项目以及国道344、343、241,省道312、512、245、508、313、244等改建、改造项目40个,养护大中修项目31个,实施危桥改造33座,安防、灾防工程37个,完成桥梁改造工程9个、桥梁小修130座,建设总里程235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54公里,二级公路796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比66%),总投资约283亿元,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和瓶颈路段。从三门峡建市之初的574公里干线公路到今天的1603公里,从2条国道、5条省道到今天5条国道、13条省道,从仅可维持通行的乡村小道到8308公里符合行业标准的农村公路。三门峡公路人用辛勤汗水和奉献牺牲,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了干线公路乡镇全覆盖、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100%,换来了广大人民群众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翻天覆地的转变,为三门峡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构建畅联八方通达路网

  2022年2月6日,新国道310三门峡段全线正式通车!这是一张载入史册的捷报,是三门峡公路人历经5年铸就的宏伟工程,它问鼎“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之最,解了三门峡6个城区多年的国道穿城之困,打赢了“蓝天保卫战”,让老百姓出行更安全!

  国道310是国家“十一纵十一横”普通国道网规划内一条重要的东西主干道。近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交通量逐年增加,部分路段损坏严重,特别是穿越我市6个城区,不仅造成很大安全隐患,也严重污染环境,将国道310移出城区刻不容缓!

  “十三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实施国道310南移项目!

  该项目全长约165公里,由东向西连接义马市、渑池县、陕州区、湖滨区、示范区及灵宝市,概算总投资128亿元,是“十三五”时期全国投资最大干线公路项目,采用PPP模式实施。全线建特大桥、大桥51座,隧道4座,桥隧比例达到20%。全体参建单位先后破解湿陷性黄土隧道地质突变、涌水、软弱围岩、膨胀土、古老滑坡体、浅埋穿越村庄和暗渠等世界级行业技术难题,淬炼出“科学谋划、超常运作,攻坚克难、敢于胜利,勠力同心、铸造精品”的“310精神”,历时5年,建成了全省第一高桥(弘农涧河特大桥,桥高137米)和全省最长干线公路隧道(陕塬隧道,长3456米),在疫情影响下按期通车运营,树立了河南省普通公路项目建设的标杆。由于成效显著,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表彰会,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4次受到市政府记功表彰。

  与此同时,重点实施的还有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崤函大道、沿黄生态廊道、东环路、新国道310与崤函大道连接线等公路重点项目,里程约300公里,投资累计约95亿元。这些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市区主要通道互联互通,拉大城市框架60平方公里,解决6个县(市、区)的“污染穿城”问题。其中,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项目含黄河大桥主桥、引桥及河南境连接线和山西境连接线,长约28公里,估算投资约40亿元,目前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和沿线群众出行条件。崤函大道全长11.96公里,总投资31亿元,是连接湖滨区、陕州区和商务中心区的城市主干道,对商务中心区向南拓展、向西与陕州区融合,加快新老城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新桥隧道已贯通双洞,苍龙涧河特大桥已完成桥面铺装,火烧羊沟大桥顺利合龙,三张路以西已开始铺油。东环路项目目前已进地路段3.1公里正在昼夜施工。新国道310连接线工可已批复,湖滨段已进地施工,陕州区完成单侧清表9700米。国省干线6个在建项目及3个新批复项目均顺利推进。

  适度超前加强项目谋划

  坚持项目为王,围绕节点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乡镇通二级路、拟升级干线公路改造和重要节点连接线、建制村窄路拓宽改造等方面谋划任务。按照优先保证符合部省投资政策的项目入库,优先保证已落实土地、资金、前期要件等必要条件的项目入库,优先保证入库的项目先期开展前期的“三优先”原则,“十四五”规划干线公路项目31个,建设规模约580公里,匡算总投资约150亿元,初步测算可争取国省补助资金约26亿元,实施后将实现新增一级公路212公里,升级二级公路368公里。目前已有16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12个已经完工,4个已开工。规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300公里,已完成790公里。

  积极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先后争取国省补助资金65亿元(其中,中央车购税资金45.6亿元,占全省的1/6;养护大中修项目11.02亿元,占全省的1/8;小修保养经费6.4亿元)。今年在全省资金紧张的形势下,争取干线公路国省补助资金2.18亿元、农村公路国省补助资金1.35亿元。9月份又抢抓国家“促投资、稳增长”的政策机遇,为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项目争取国开行专项建设基金2.89亿元,已全部到账,省道312交旅融合项目有望争取基金5898万元。

  打造“畅安舒美”生态公路

  以路网改造、养护管理、品质提升为工作重点,在加快推进养护大中修项目的同时,积极开展春、秋季养护大会战,及时处置病害,确保路况良好,路容整洁,在2021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工作中,位列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第三名,在全省地市公路部门中位居第一,并荣获河南省2021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实施大中修项目10个,已开工4个;危桥改造项目已开工10个,4个已完工;实施安防项目16个;灾毁重建在全省率先完成;干线公路安全精细化提升工程新增入库20个。

  投资5000余万元,对全市65个干线公路道班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养护应急中心1个;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机械化养护中心5个、“文明驿站”志愿服务站16个;建成省道245甘山、张村,省道246窄口、狮子坪等4个服务区以及天鹅湾、初心广场、红军广场等停车区和景观点47处。两次在全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建设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领导要求全省各地市公路局“远学浙江省、近学三门峡”。

  今年,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为契机,以“提高路况质量,整修路容路貌,确保安全畅通”为目标,发动全市68个乡镇的党员群众,扎实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将绿化美化、路宅分离、安全防护同步推进,在满足条件的路段建设了一批停车区及景观点,为过往司乘提供休息、观景、停车等便民服务,打造了一批旅游路、生态路、文化路、产业路等美丽农村路样板路段,公路面貌得到全面提升。在全省公路水路半年工作会上获点名表扬。市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对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中国交通报》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摩推进会上,作为全市唯一市直单位作典型发言。

  农村公路赋能乡村振兴

  农村公路管理职能2021年5月并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后,该中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路长制”,建成县中心养护站、乡镇管养站、各建制村养护室的三级养护队伍,建成标准化中心养护站12个,县乡公路列养率达100%。2021年共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280条,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被省交发中心评为“2021年度‘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先进单位”。灵宝市X037寺红线被省交通运输厅命名为2021年度“美丽农村路”,是我市第一条获此荣誉的农村公路。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8308公里,其中14%为三级公路,83.4%为四级公路,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

  2022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目标200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233公里,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全面启动了“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及“美丽农村路”创建工作,卢氏县国家级示范县内业资料已通过交通运输部审核;灵宝市省级示范县创建已通过省级验收,省、市、县级“美丽农村路”创建工作也在积极推进。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主要领导近期指出“三门峡农村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造全域旅游公路品牌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信阳指示精神,助力交通强省和文化旅游强省建设,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严格落实省、市工作部署,积极推动公路建设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今年9月21日,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彦民调研我市旅游公路规划建设时指出“三门峡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前期规划早、设计标准高、实施力度大、建设质量优,在全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省道312交旅融合、沿黄生态廊道等项目值得借鉴和学习”。

  沿黄生态廊道主线全长约210公里,支线31公里,是三门峡市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设计、选线、建设上充分与黄河文化相结合,将天鹅湖旅游度假区、黄河湿地公园、明清古枣林、陕州古城、函谷关、茅津古渡、三门峡大坝、赵里河明清古村落、黄河古栈道等旅游景点和文化节点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看得见黄河的旅游公路。目前,示范区、湖滨区、灵宝市已完工;陕州区段道路工程基本贯通,桥梁隧道正在加快施工;渑池段处于规划阶段。

  省道312三门峡市区至灵宝段交旅融合项目全长53公里,以仰韶文化为依托,高质量打造27处特色生态文化节点、11个主题文化游园及3个服务区,设置了以仰韶文化为主题的标识标牌380个,大型仰韶文化雕塑7座。建成虢都花海大型游园,建设内容包括花海、水系、喷泉、健康跑道、儿童娱乐、智慧设施等,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项目实施后,连接三门峡东、三门峡西、张湾、灵宝4个高速出入口和三门峡高铁南站以及多条国省干线公路,同时连接甘山、燕子山、寺河山、函谷关、地坑院、高阳山温泉、虢国车马坑和庙底沟文化博物馆等A级景区和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将市区和涧河公园、天鹅湖公园连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快进慢游、交旅融合”。

  为推动市县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先后实施国道344卢氏河口至官坡、官坡至省界,省道245卢氏汤河至温口,省道245三门峡市区至灵宝寺河,省道244三门峡市区至大坝等国省道改建、改造项目,形成市域国省道环线,将双龙湾景区、兰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汤河温泉度假基地、玉皇山森林公园、亚武山、寺河山,甘山、高阳山温泉、黄河三门峡大坝、空相寺、丹峡旅游景区等景区有效连接。此外,以“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为契机,全力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累计打造农村公路“特色旅游路、产业路”290余公里,连接旅游区、产业区约31个,受益人口约20万,有效激发了乡村旅游发展活力。

  海外项目擦亮金字招牌

  该中心直属企业昌通路桥国际公司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承揽15个公路项目(其中3个被树为标杆项目)、建设31条街道,总里程383公里,合同金额16亿元,完成产值8.7亿元,解决就业2500余人次,实现外汇创收1.3亿美元。修建的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环湖公路因质量优、形象好被誉为“吉国第一路”,该国总统亲自为通车剪彩,修建的南北公路图片被该国交通部、中交集团收入宣传册;承建素有“中国长安街”之称的比什凯克市玛纳斯大街项目,获得“标杆工程”的美誉。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通过大使馆、商务部等多层审批,采取转机加包机方式派遣140人赶赴海外项目,并通过中欧专列紧急调配生产设备和物资,突破重重困难实现了复工复产,不仅圆满完成了当年的投资目标,又新承揽吉尔吉斯斯坦项目67公里,总投资1.7亿元。同时,在疫情导致国际原油、沥青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从俄罗斯大批量采购沥青、柴油,有效降低了主材费用,弥补了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3年,昌通公司海外员工克服医疗防疫条件落后、物资运输难、材料大幅涨价等因素影响,按期圆满完成吉尔吉斯斯坦南北路6标、7标、9标、比什凯克市政路、乌兹别克世行纳曼干20公里共5个项目。特别是已完工的乌兹纳曼干20公里项目,在世界银行投资的8个标段中以质量优、路面平、进度快圆满完工交验,得到当地政府、国家道路委员会的充分认可,为在乌兹别克斯坦中标A380线4标、5标、6标共3标段共120公里项目奠定了基础,为三门峡公路人赢得良好口碑。

  安全生产态势持续稳定

  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持续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风险管控,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构建平安公路,确保全市公路系统安全生产态势持续稳定。

  加大安防工程实施力度,针对我市山区道路特点,在4米以上临崖路段全部安装了SA级防撞波形钢护栏,增设震荡线、凸面镜、模拟警察等,在最危险的路段安装了测速装置。对境内13座干线公路隧道进行了提质升级,增加公路隧道综合管控系统、高清监控等。对国道241渑池北部山区路段、国道310陕州区观音堂段、国道209卢氏西安岭隧道路段等11处长大陡坡进行了通行能力提升。持续开展公路自动化检测和桥梁、隧道定检及监测评价,实现自动化检测率100%、新发现四五类桥梁当年处治率100%。

  建立完善应急保障机制,组建18个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多次开展防汛、施工现场高空坠落和消防安全等应急演练,在重大活动、重要任务和自然灾害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应急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党建引领夯实发展保障

  中心党委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公路事业发展高质量。以争创“五星”支部为契机,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各项制度,机关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全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系统获评市直机关“五星”支部10个,湖滨分局支部率先列入全市“星级支部创建示范观摩点”,昌通路桥公司党支部被命名为“五星”支部标兵。

  将党建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明确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和党组织书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常态化开展党规党纪及廉政警示教育、廉政谈话提醒、廉政谈话进工地等。严格工程建设招投标、资金拨付、设计变更、物资采购、施工队进场等关键环节的监管,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狠抓干部职工能力作风建设,先后举办养护管理、工程管理、项目前期等专题培训10余次,成功举办三期“公路干部论坛”,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今年以来,两次荣获市政府记功表彰,国道310项目公司获市政府嘉奖。1人立二等功,1人立三等功,7人获市政府记功表彰,4人获嘉奖表彰。中心普通干线公路科、310公司路产管理大队分别荣获市“工人先锋号”,国道209项目公司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状”。赵兵荣获“全国劳模”、周鹏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詹菲菲荣获省巾帼建功标兵,多名同志分别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市“职业道德十佳职工”等荣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公路工作的新要求上来,坚持“坚定信心、凝聚力量、迎难而上、奋勇担当”的工作新思路,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全面提升普通公路服务水平,为我市加快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三门峡、高水平实现现代化三门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