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本届政府及2022年工作回顾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1-05   打印

  本届政府履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顶住了多重压力、经受住了多重考验、办成了一批大事要事,较好完成了七届人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稳中求进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全市生产总值有望突破1700亿元,人均突破1万美元,增速跃升至全省“第一梯队”;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0亿元增加到143亿元,进出口总额从75.6亿元增加到27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43元增加到26908元;

  产值超百亿元龙头企业从3家增加到7家,市场主体突破21万户。

  坚持创新引领 资源城市加速蝶变

  在全省率先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

  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建成运行;

  砷基新材料、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两大省级中试基地获批;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9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595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3.9%。

  坚持三业发力 产业转型蹄疾步稳

  中原黄金冶炼厂成为亚洲单体产值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

  国投金城冶金产值突破120亿元,黄金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国际领先;

  宝武铝业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精、尖铝板带生产企业;

  开祥化工10万吨PBT项目顺利投产,打破国外工艺垄断,产品远销欧盟;

  华鑫铜箔6微米铜箔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宝鑫电子铜箔产能达到4万吨,单体规模全国第一、全球第三,我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铜箔谷”;

  宝武清能等项目投产运行,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源网菏储”一体化绿色能源基地初具规模。

  坚持战略统领 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18条一级支流实现“清水入黄”,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功能彰显,千里城市绿廊生机盎然,10万亩矿山治理复绿增彩,30亿吨库区泥沙综合利用探索新路,累计获得国家近40亿元政策性资金支持;

  小秦岭治理经验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确定为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黄河湿地白天鹅栖息地由4处增加到9处,越冬白天鹅增加到1.6万余只,成功创建黄河流域唯一全域“天然氧吧”城市;

  入选“十四五”国家“无废城市”百城名单,天鹅湖旅游度假区晋升国家级,森林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空气优良天数稳居全省前列。

  坚持中心带动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浩吉、陇海两大国家级干线铁路实现互联互通,呼北高速、渑垣高速、渑淅高速、310国道南移工程建成通车,运三高速黄河大桥连接线全线贯通,栾卢高速、卢洛高速、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等项目进展顺利;

  北环路、经一路拓宽工程顺利完工,东环路、苍龙路、崤函大道等项目加快实施,主城区34条断头路全部打通;

  改造旧城11.1平方公里、新建成商务中心区10余平方公里,惠及群众14.2万人,城市框架拉大60平方公里。

  坚持克难攻坚 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346个贫困村、22.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卢氏县提前一年脱贫摘帽,提前两年完成占全省任务量1/4的易地搬迁工作,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在全国推广;

  苹果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一,食用菌产量居全省第四,连翘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5%以上;

  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初见规模,16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2个村被列入省级康养旅游示范村名单,在2022年人居环境整治检查中位列全省第一。

  坚持深化改革 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表彰,远程异地评标经验在全国推广,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走在全省前列;

  国企改革成为全省4个评估结果A级的地市之一,市投资集团进入“全国投资企业百强”;

  组建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金融服务中心,入驻企业2.3万家,覆盖85%以上的中小微企业,被评为“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

  开发区改革大头落地,8个省级开发区整合挂牌。

  坚持人民至上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连年保持70%以上;

  实施义务教育“倍增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3所、中小学257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9万个;

  投资63亿元的职教园区入驻5万人,高等教育“一本四专”格局初步形成;

  高标准建成儿童医院、眼科医院、商务中心区黄河医院、市传染病医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高规格举办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

  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虢国墓地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2年是稳增长防风险任务极其繁重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迎接和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克难攻坚,顶压前行,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紧盯“三个重点” 稳住大盘有力有效

  坚持“项目为王”扩投资

  狠抓“万人助万企”稳主体

  聚焦“集群引领”促转型

  强化“三个保障”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创新保障提质

  金融保障提效

  政策保障提速

  守牢“三条防线”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

  严格做好安全生产

  持续深化平安建设

  把握“三个关键” 特殊之年提振信心

  多点发力促消费

  精准施策稳外贸

  千方百计保就业

  五年多来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

  必须把讲政治放在首要位置 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 必须把防化风险作为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