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创新社会治理“五大体系” 夯实“三零”平安创建之基

本报记者 纪雨童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0-11   打印

  三门峡城市一角 杜杰 摄

  “天鹅之城”三门峡 陈海洋 摄

  平安是最大的幸福,和谐是最美的景象。

  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零”平安创建为抓手,以社会治理“五大体系”为路径,扎实推进各项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三零”村(社区)创建达标率91.09%,“三零”企事业单位创建达标率99.39%。2022年,全市公众安全感调查满意率为98.12%,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我市连续两年荣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称号。

  《三门峡市打造“综治中心+网格化”治理新模式》《三门峡市建立“四重四实”平安建设督查考核机制》《三门峡市抓实三个载体 着力提升“三零”创建效能》《三门峡市开展“四个专项”工作助推“三零”平安创建》等经验做法的相关文章被河南政法动态刊载。

  这是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五大体系”,夯实“三零”平安创建之基,打造共享、共建、共治新格局的生动实践。

  1

  丹桂飘香秋意浓,正是一年好“枫”景。

  刚刚过去的中秋和“十一”长假,“天鹅之城”三门峡吸引游客267.97人次,旅游收入9.3亿元,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美丽宜居三门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再度提升。

  平安和谐,是民生之要、发展之基。

  “群众过节,警察站岗”“用公安民警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今年“双节”期间,三门峡市和谐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据统计,我市从城市到乡村,每日动态保持289个巡逻组1159名民警动态巡逻,警力超过日常近两倍,为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在三门峡平安祥和过节筑起安全防线。

  这只是三门峡以“枫桥经验”打造好“枫”景,守护百姓平安幸福的一个缩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三门峡市积极构建多元化社会风险防范化解体系,着力提升源头治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织密平安网。

  强力推进源头预防和治理。对230个重大决策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量四抓”稳评法的探索创新,赢得省委政法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督促重点行业,对近5年来的信访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建立健全10个源头预防机制,源头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整合政法工作资源、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基层综治中心的重要平台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源头化解各类矛盾。常态化开展“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全市投入各方力量38.29万人次,排查218.11万户次,走访478.02万人次,共排查六类矛盾纠纷4977起,化解率94.5%;探索“110+网格化”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全市公安110指挥平台推送网格化平台的2000余件涉婚恋家庭纠纷警情全部妥善解决,未转化升级;今年前三季度,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数同比增长26.9%。

  强力推进诉源治理。市、县两级法院与同级综治中心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矛盾纠纷调解组织,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市万人成讼率81.53件/万人,比全省均值低19.29%。

  全力化解信访积案。对多次信访、问题尚未化解、人员仍不稳定的信访案件,逐一建立台账,一案一策,建立健全领导包案、研判调度、约谈提醒、挂牌整治等制度,848起存量信访案件已化解790件,化解率93.16%。

  着力消除安全隐患。持续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行动,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22.6%。

  2

  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期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三门峡市积极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提升打防管控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集中整治多发性犯罪。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犯罪开展集中整治,提升打击质效,着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开展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立足“精准化防控+精准化宣传+精准化压责”,对全市电诈案件发案实行日通报、周排名,对电诈案件高发的乡镇(街道)进行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2%、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8.1%;电诈案件发案数、群众受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2.76%、13.14%。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维护老年人利益为根本,精细化排查、专班化推进、精准化宣传、常态化督导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一本四化”模式得到省专项办充分肯定。中央12337平台交办21批19件有效线索,全部办结;市、县两级收到举报线索43件,全部办结。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三门峡市委常委会先后5次研究部署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市政法工作座谈会、平安建设推进会、矿山综合整治动员会上均对扫黑除恶斗争提出要求;市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多次听取省挂牌督办案件办理情况汇报,就加快案件办理、线索核查、涉案财产处置、重点行业整治等提出具体要求,先后深入市政法部门和相关县(市、区)督导调研,推动工作落实。

  强化“雪亮工程”联网应用。以市级“雪亮工程”总平台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雪亮工程”联网应用。今年以来,在立体化视频智能防控体系模式条件下,全市刑事警情、治安警情较前五年同期平均值分别下降34.05%、17.64%,刑事发案同比下降45.18%,实现了“建为用、用为战”的目标。

  不断强化社会面防控。严格落实“四项机制”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持续开展集中清查,常态落实夜间“警灯闪烁”,建立健全夜市巡防机制,提高群众见警率。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门峡市积极构建精细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着力提升重点领域治理水平,不断开创社会治理工作新局面。

  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对“六类重点人”“三失一偏”等人员登记造册,加强人文关怀和跟踪帮扶,在全市各村(社区)坚持基层干部、民警、网格员每周走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全方位服务管理,我市多年未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凝聚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合力,扎实开展“护佑未成年人”专项行动。建成“青翼家园”工作阵地8个,积极为广大家长和青少年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服务等;开展“爱在崤函 干警妈妈护成长”儿童结队关爱活动,全市政法系统招募干警妈妈606名,构筑留守儿童安全防护网。

  强化重点场所管理。聚焦社会面管理和十类涉稳风险、六类矛盾纠纷、五个领域安全隐患以及十类重点人员,在全市部署开展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百日行动;聚焦重点场所和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在全市开展平安守护百日行动,进一步强化群防群治,清除治安死角、盲区,保障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

  加强全域网格化服务管理。倾力打造“综治中心+网格化”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规范运行。网格员线上“小灵通”,主动进入群众、业主、村(居)民微信群;线下“铁脚板”,下沉到网格、小区、楼院、住户,充分利用群防群治力量,排查、搜集信息,及时上报。建立线上问题上报、受理分派、联动处置、情况反馈、核查结案等闭环处置流程。网格员上报涉及民生诉求、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17584件,村级妥善处置率达85.1%。

  4

  不忘初心,聚力而行,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门峡市积极构建协同化基层治理组织体系,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强市、县、乡三级平安建设促进中心建设。推进市、县、乡三级平安建设促进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信访、法院、司法、人社等部门力量和资源,以平安建设促进中心“一根针”连起“多条线”的运作方式,着力在矛盾多元化解、公共安全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见实效,确保了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

  深化“五员”队伍建设。在全市村(社区)建立“五员”队伍:法治副书记852名、一村(社区)一警1418名、调解员4624名、网格员12737名、法律顾问439名,覆盖面达100%。“五员”围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员服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治安和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整治等开展工作。对“五员”实行“两考一评议”,提升了队伍战斗力。

  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在全市开展“红袖标”平安志愿活动,组织4.5万余名平安志愿者开展全天候巡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5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门峡市积极构建科学化平安建设责任体系,着力提升平安建设工作水平,努力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三门峡建设再上新台阶。

  压实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平安建设的组织领导,扛牢扛稳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主体责任,把平安建设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三门峡建设,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强化精准研判。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每年年初以县(市、区)为单元,对上年一审民事案件、刑事治安案件、信访稳定、矛盾纠纷进行调研分析,形成调研分析白皮书,从而对全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指明工作重点。委托第三方开展2022年度全市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调查,为平安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强化考核奖惩。通过季度考核、暗访、调研等方式,运用“四重四实”考核机制,严格督导履责。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和优秀调解员、网格员进行奖励。对11个工作不力的地方和单位进行挂牌整治和挂牌督办,有力推动工作落实。

  强化教育培训。举办全市“三零”平安创建理论宣讲暨平安建设培训班、全市政法委员暨平安建设工作培训班、全市党的二十大理论宣讲暨平安建设培训班,着力提升基层平安建设工作队伍能力和水平。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天鹅之城”三门峡,必将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传承和创新“枫桥经验”,打造三门峡好“枫”景,使其迸发出蓬勃生命力,守护好崤函儿女在建设现代化三门峡的征程中,再聚伟力、再创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