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 > 正文

河南农业生产的“韧性密码”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3   打印

 

 

  面对今年春节雨雪

  春季干旱

  夏季干热风

  秋季旱涝急转等多重挑战

  河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

  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这背后

  是一套正在不断完善的农业“韧性密码”

图片

  10月11日,永城市高庄镇盛源农机专业合作社,13座烘干塔日夜吞吐、全天候运转。 张朋 摄

  让作物扛住极端天气

  “郑麦1860是真抗造!”

  面对春季干旱和初夏高温

  民权县种粮大户吴成林由衷感叹

  这个由院士团队培育的品种

  在今年多地示范田创下亩产超800公斤的佳绩

  不仅是小麦

  玉米品种也在升级

  秋乐368长出三层“霸王根”

  风雨中稳立不倒

  MY73矮秆优势明显

  抗倒伏能力突出

  郑单819抗病抗逆

  结实一粒封顶

  随着这些耐密植、抗逆性强的品种推广

  河南玉米产业正加速更新换代

  面对持续阴雨导致的秋收种麦困难

  河南迅速出台技术指导意见。

  专家指出

  充足的土壤墒情对小麦生长有利

  配合成熟的“四补一促”晚播技术

  晚播小麦实现不减产大有希望

  全省建立多层次科技支撑体系

  18个省级专家指导组深入一线

  线上技术培训覆盖全省

  “田间+线上”结合普及晚播技术

  组织种子企业做好晚播品种调剂

  筑牢旱涝保收基石

  在安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智能灌溉系统让“90后”新农人张先智赞不绝口

  “该补水时系统提醒,一点不浪费。”

  应对极端天气,河南多管齐下

  全省大中型灌区累计引水56.94亿m³

  累计灌溉补源面积5567万亩次

  农田沟渠旱时引水、涝时排洪

图片

  碧波荡漾的湖水通过宿鸭湖水库渠首闸闸门奔涌而出,沿着干渠流向广袤的田野(摄于7月16日)。 弓华静 摄

  “履带式收割机在泥地里照样冲!”

  辉县农机手张小河今年秋收大显身手

  面对阴雨天气

  河南调集7980台履带式收获机

  并将换装割台纳入补贴

  有效缓解抢收压力

  更智能的农机还在迭代

  纯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实现轮毂电机首次应用

  多种转向模式适应复杂地形

  泥泞地区作业效果优于普通机型

  提升抗灾韧性仍有空间

  尽管成绩显著

  河南农业抗灾仍有提升空间

  种业创新:抗逆专项品种仍有缺口

  正构建现代化育种技术体系

  小农户衔接:通过19.6万家合作社

  12.7万家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

  灾前防控:强化多部门联动

  推动防控关口前移

  产后保障:全省5000多台烘干设备

  日处理能力30万吨,金融支持同步跟进

  从软实力破局到硬实力托底

  河南正全力筑牢“中原粮仓”的防灾底线

  让丰收底气越来越足

  专家点评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增强粮食生产韧性

  □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 乔江方

  2025年的河南农业生产经历了一场关乎粮食安全的严峻考验。作为贡献全国10%秋粮的农业大省,先后经历了64年不遇的干旱(高温)天气和超过50天的长时间连阴雨灾害天气,高温、干旱、洪涝、寡照等灾害性天气呈频发、突发态势,且逐渐成为常态化。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玉米单产、保障全年粮食产量,成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课题。近年来河南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品种选育方面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强。近年来,河南玉米新品种选育力度不断加强,一批耐密、高产、多抗新品种,例如郑单819、MY73等的选育成功有效应对了今年秋粮生产季高温干旱、渍涝寡照等非生物胁迫,优异的抗病能力更是多灾年份的“撒手锏”,品种抗茎基腐、穗粒腐能力的不断提升,有效应对了我省今年豫北茎基腐和豫南穗粒腐病部分田块发生的情况。同时,近年来玉米种植密度不断提升,由过去的3000多株提升到了当前的5500株/亩,密度提升、抗性增强是关键的增产措施。

  一系列创新型栽培技术的研发集成与应用落地见效。这是实现大灾少减产、小灾保稳产、无灾提单产的重要保障。例如,近年来我省玉米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北斗导航播种、合理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化控、一喷多促、适时晚收等技术。尤其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2024年在河南省应用面积达到300万亩,2025年应用面积已达700万亩,预计2026年可以达到1500万亩。该项技术的大力推广,一是实现了大幅增产,较常规田块增产150公斤/亩左右;二是有效抵御了高温干旱灾害;三是实现了节本增效,智慧灌溉和精准施肥相结合,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不断深入,土壤地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增强了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和适应性。截至2024年年底,河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8%,有力支撑了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农田灌溉、排水能力不断攀升,同时地力提升明显,耕作层深度较前几年提高了2厘米,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在秋粮生产季气象灾害呈现常态化发生的情况下,需要持续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与大面积集成应用,构建健康作物群体,提升作物自身免疫能力,助力实现粮食稳产增收,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图片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看电子版)

图片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

  ,赞13

  来源:河南日报(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刘一洁 刘婷婷)

  责编:路天畅|审核:于涛|监审:孙雅琳

  监制:栾姗

  阅读原文

  阅读 143

  ​


( 编辑:wl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