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6 06:00:00 大象时政 一件关乎国家未来五年走向的“头等大事”落锤——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 别觉得这是高高在上的文件。 这份蓝图,直接关联你未来五年的工作选择、收入高低和生活品质。 看懂它,才能不掉队,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本期《豫观察》,我们将聚焦“十五五”规划的核心信号,深入剖析河南面临的独特机遇,并为每一个渴望把握未来的普通人,勾勒出清晰可见的行动路线图。
01 基调已定:高质量发展是唯一出路 先聊第一个问题,“十五五”为什么如此重要? 这是因为,它不是普通的时间刻度,而是中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基垒台、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简单说,未来五年干得怎么样,直接决定我们十年后的生活模样。 而当前,我们却正面临着一个风高浪急,甚至充满惊涛骇浪的国际环境,技术封锁不断加码,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 可以说,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更逼人。 在一些关键领域被“卡脖子”的切肤之痛,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唯有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出路,才能突破重围、赢得未来。 全会强调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家要干什么?两手抓:一手抓“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含金量;一手抓“稳增长”,确保经济大盘稳定。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仰望星空,瞄准科技前沿;也要脚踏实地,夯实实体根基。 对河南这样一个经济体量庞大,高质量发展正处于厚积薄发、崛起倍增的关键阶段的省份来说,深刻理解这一基调,至关重要。
02 河南机遇:在国家战略中精准卡位 面对国家的顶层设计,河南的机会在哪里? 答案就在于,将自身的长板,与国家战略的指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精准卡位。 如何抓住机遇? 找准服务全国大局的结合点、支撑自身发展的着力点、深化改革创新的突破点! 这方面,10月24日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在传达学习全会精神的同时,已经在研究了! 这意味着,河南的未来五年,必须在国家宏大的战略叙事中,精准找到自己的角色与赛道,将自身的禀赋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胜势。 我觉得,河南至少要在三大维度上精准发力,才能在国家发展大局中赢得主动、占据先机。 第一、锻造“制造强国”的中流砥柱。 全会公报再次强调“制造强国”,并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 河南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完备体系,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等产业基础雄厚,正好乘势而上,实现固本升级与创新育新。 省委提出的“做好四篇强产业大文章”,正是此意。 第二、扛稳“农业强国”的千钧重担。 全会公报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作为中原粮仓,这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巨大机遇。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河南大有可为。 第三、激活“内需枢纽”的澎湃动能。 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河南的区位交通、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是其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最大底气。 只有超越交通枢纽的传统定位,向供应链枢纽、市场枢纽和要素配置枢纽跃升,河南才能让流量真正变为留量和经济增量。 总之,对河南来说,责任所在,亦是机遇所在。
03 个人指南:在时代浪潮中顺势而为 国家的“大规划”,终将落脚于你我每天的“小日子”。 回顾过去几年,国家战略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联,其实已经非常清晰。 还记得“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吗?当时很多人还在观望,结果呢?早期进入这个赛道的,无论是搞研发、做生产,还是建充电桩,不少人都吃到了时代红利。 面对“十五五”的清晰指向,普通人应如何调整航向,才能不被时代抛下,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就个人职业发展来说,要锚定“新质生产力”与“现代服务业”。 未来五年,人才竞争的主战场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 这不仅是科学家的事,更催生了大量高价值的应用型、复合型岗位。 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赛道,急需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会研发又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而在资产配置方面,则要读懂“结构转型”的内在逻辑。 投资需顺应经济结构转型的大势。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基于长期价值的投资理念将愈发重要。资金会更多流向代表未来方向的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绿色环保等领域。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理性看待不同类别资产的价值走向,避免盲目追逐短期热点,进行更具前瞻性和纪律性的长期配置,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此外,我们还要特别留意,这次会议提出的“把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结合起来”,这绝对是个重要信号。 这意味着,个人和家庭也应将资源,更多投向教育与健康。
“十五五”规划,是一张导航图。 它告诉我们,国家和社会的资源,将向哪些领域倾斜。 对于河南,这是必须紧紧抓住的战略窗口期。找准自身在国家大盘子里的定位,把长板做得更长,就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而言,读懂这份规划的大方向,顺势而为,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投资理财和生活方式,或许就是抓住未来五年机遇的最好方式。 唯有深刻理解国家战略,把握产业演进规律,并据此调整自身的步伐,我们才能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既实现个人价值,也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策划:王仁海 策划:卢慎勇 刘林军 记者:梁德宝 米方杰 ( 编辑:tln ) |
“十五五”来了!河南的机遇在哪?∣豫观察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6 打印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4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