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我去了几趟灵宝汉山,印象最深的当属山上的松树。一路上登山,松树多得数不清。一棵棵松树傲然挺立在巨石上,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一幅水墨大画,可又不太像,因为再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汉山如此奇特的景观。 汉山金顶有一棵松树,干枝粗壮,伟岸挺拔,已有上千年树龄,是汉山树龄最长的古树,被称为“将军松”。“将军松”扎根于悬崖峭壁,临空耸立,虬枝盘旋,气势恢宏,三个人合抱不拢。 我在汉山脚下长大,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没有理由,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小时候放牛羊,每次仰望汉山,漫山的松树郁郁葱葱,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每个人对家乡都是有感情的,家乡的一草一木深深地根植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那片巍巍群山之上层叠苍翠的松树林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小时候爱吃松子,到了农历七八月间,上山采一编织袋松果(当地人俗称“松树疙瘩”),背回家在院子里架起柴火一烤,当闻见松香味时,将松果倒置,拿棒槌敲打,松子就乖乖地挤了出来,捡起一颗使劲一咬,“嘎嘣”一声,硬壳一吐,焦黄油香的松仁在嘴里嚼来嚼去,越嚼越香,比街上卖的好吃许多。 松树,褐色的树干、舒展的枝条、常绿的针叶,多长在山坡、崖壁、石隙、岩缝,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坚韧的生命力,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自古以来,松树就以其坚强的品质和坚韧的品格,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人们将松、竹、梅一起称为“岁寒三友”,松树在诗人的吟咏中傲岸不群,在画家的笔下万古长青,“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寿联挂在农户人家的上房中堂。 汉山无山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许多有关松树的诗词文章,赞美松树,寄情抒怀。李白写下“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杜甫写下“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白居易写下“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他们赞美了松树不惧严寒、积极向上、坚贞不屈的美好气节,表现了大诗人们高雅、正直的人生情怀。当然最有气势要数陈毅写下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若论称赞松树文笔出众者,自然当数陶铸写下的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松树的风格》。 雨后初晴,云蒸霞蔚,松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汉山宛若仙境。登山沿途布满松树,由深深的山谷到高高的山顶,无处无松。松涛阵阵,云海起伏,像是在唱歌,又像在跳舞。远山朦胧雨气还未散去,缥缈的云烟缠绕在峰岭间,忘形于此景中,竟然有了几丝的激动。 攀爬到汉山深处,走过一片浓荫蔽日的松树林,一棵棵高大笔直的松树矗立在眼前,诉说着生命的力量与精神。松树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形成了一片密集的树冠。针叶碧绿如翡翠,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给这片针叶林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汉山有了松树,就有了灵魂和个性。它使一切懦弱的生命坚强起来,使一切苦难的生命感奋起来,使一切浑浑噩噩的生命警醒起来,让人领悟了松树在美学、哲学和生物学上给予人的种种启迪。 松树一年四季枝叶茂盛,生机盎然。春天树冠浮起一层嫩绿,夏天树枝涂上一片翠绿,秋天树梢挂满碧绿,冬天树叶依然墨绿。松树没有在春天争妍斗艳,没有在夏天攀比繁花,没有在秋天羡慕红叶,没有在冬天随风落叶。在炎热的夏季,松树的树冠如同一把大伞,遮住了阳光,营造出一片静谧的世界。在寒冷的冬季,松树的枝条上挂满白雪,那些雪白和墨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松树的针叶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散发出清新的气息。秋风吹起,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松树不忘初心使命,保持绿意本色,不为外界纷扰而动摇信念和迷失自我。这种刚毅性格和坚毅风格,让人肃然起敬,成为我心中的一种信仰。 见过的树有千万种,唯对松树情有独钟。松树一年到头穿着绿色外套,生长在偏远宁静的深山峡谷间,一生默默无闻,一世无私奉献。松树多像我的父辈,朴素寻常,长年劳作,生长在家乡,守望着乡土。我辈当像松树一样,风中不摇摆,霜中不畏惧,雪中不低头,雨中不气馁,始终保持一颗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刚强勇毅地去面对人生,迎接挑战和战胜困难。 ( 编辑:tln ) |
我是汉山一棵松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7-26 作者:何东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