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中王军伯的手臂和手指负伤。 回想起自己的抗战经历,王军伯情不自禁地敬了个军礼。 王军伯喜欢读书看报,时常看到好的新闻就朗读给家人和邻居。 “不管有什么困难,决不给国家添麻烦。”在王军伯家的一个不足4平方米的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王军伯坐在一张铺着棉布床单的床上,几乎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向记者表达他的想法。
王军伯生于1923年9月1日,陕县张湾乡张赵村人。1943年,20岁的王军伯被国民党抓壮丁入伍,到了洛阳,在第一军78师232团三营八连,军长罗列,师长许良玉,团长是景春庵(音译),王军伯是步兵。1944年4月,部队撤到西安、汉中。后来加入解放军,并在抗美援朝期间随部队开赴丹东,战争结束,王军伯在丹东宽甸修飞机场,后参加解放小陈岛的战役,后又到福建。1956年王军伯从福州复员回到家乡。
王军伯的老伴儿闫永枝告诉记者:“他性格直爽,为人正直,复员回家后在村里当过党支部书记,做过现金保管,从来没有动过私心,心中想到的都是人家。”采访中,王军伯的三儿媳妇杨金鱼告诉记者,前些年家里人外出打工挣钱,留下的田地无人看管,有些荒芜,王军伯批评孩子们说,“国家给咱们发着种粮补贴,不把地种好能对得起国家吗?”王军伯平时喜欢读书看报,并且关心关注国家大事,大女儿为此每年都给他订些报纸和杂志。
王军伯很少向别人讲起他在外战争的经历和立功情况,村里的群众对他都非常尊敬。据王军伯家人介绍,近两年,老人身体欠佳,行动开始有些不便,平时需要吃药、打针……
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兵们,虽已步入暮年,但他们的经历需要记录,他们的精神需要传承,让我们向这些为民族独立作出贡献的老兵致敬,并送上深深的祝福。
( 编辑:wangm ) |
王军伯:不给国家添麻烦
来源:三门峡日报 发布日期:2015-03-27 打印

- 上一条:张玉琢:想回当年抗战的地方看看
- 下一条:牛兴高:现在的生活,我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