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火患猛于虎:森林火灾的生态之殇与经济之痛

森林之安 防患于未然

本报记者 纪雨童 徐新格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02   打印

  一点星星火,可毁万亩林。

  每年冬春季节,随着气候干燥、风力增大,森林火灾便成为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资料显示来看:

  2019年,澳大利亚“黑色夏季”烧毁超1700万公顷土地。

  2023年,加拿大山火持续数月释放超10亿吨二氧化碳。

  数十年间,中国大兴安岭林区与火魔反复拉锯,损失难以想象。一场山火能让几十年的育林成果付之一炬,也会让许多英雄失去珍贵的生命。

  3月29日,微信朋友圈里一篇题目为《今天,致敬牺牲的27名消防员》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纪念四川木里“3·30”火灾灭火勇士牺牲6周年。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27名消防员和4名地方扑火人员壮烈牺牲。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他们是父亲,是儿子,又或是谁的新郎……是多少年轻的生命与“火魔”在战斗,守护了一方安宁。

  再来看看我市的情况:

  每年冬春季节,三门峡市秦岭东段伏牛山北麓的茂密森林便进入防灭火关键期。

  2019年,卢氏县官道口镇发生火灾后,土壤持水能力下降70%,原本栖息于此的红腹锦鸡、豹猫等野生动物数量锐减。

  2023年,卢氏县一场因祭祀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造成近百亩林地损毁。

  今年以来,尤其是近期,三门峡市平均气温14.9℃,较常年同期偏高5.6℃,全市自3月16日以来没有有效降水,森林火险等级持续攀升。同时,当前正值春耕备耕、清明祭扫、踏青出游“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极大,森林防灭火工作面临空前挑战。据了解,3月20日至26日,我市已经发生7起森林山火。

  3月20日,卢氏县东明镇一村民在玉米地内清理并焚烧玉米秸秆时,引燃旁边林坡,过火面积达69.264亩;

  3月22日,卢氏县官道口镇南幽村,一村民在连翘地内清理杂草并点燃焚烧,引燃林坡,过火林地总面积210.75亩;

  3月22日,湖滨区磁钟乡发生山林火灾……

  这些鲜活的案例,不仅揭示出森林防火“防优于救”的深刻命题,也证明森林防火早已成为需要全民参与、时时绷紧思想之弦,保护人类文明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科学研究表明:

  生态破坏不可逆:过火林地需要10至15年自然恢复,珍稀树种如红豆杉、栎类幼苗成活率不足20%。

  经济损失巨大:2022年,陕州区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800万元,连带旅游收入损失达2000万元。

  生命安全威胁:高强度火势蔓延速度可达每小时8公里。

  一个未熄灭的烟头,就可能引发一场生态灾难。令人忧心的是,森林火灾中人为因素占比高达92%,其中农事用火占35%,祭祀用火占28%,野外吸烟占19%。

  打响保卫战:守牢森林防灭火安全底线

  三门峡市素有“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之美誉,“五山四陵一分川”的特殊地貌,森林资源富集。

  这里是“天鹅之城”、国家森林公园城市,全市林地面积912.76万亩,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主要空气指标稳居黄河流域省辖市前列,我市还是黄河流域唯一一家市级全域“天然氧吧城市”。

  居于中国龙脉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崤山的交会地带,三门峡山地、丘陵林深茂密,它是一道天然的安全屏障。森林又被称为城市的“绿肺”,它让我们安居生态宜居之城,但这也赋予了我们森林防灭火更多的责任。因为,每预防一场火灾,就是保护一方水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进入3月,面对日益严峻的防火形势,我市发布高森林火险橙色预警。

  3月25日,三门峡市林长办率先发布野外“禁火令”:要求从即日起至4月30日,各县(市、区)辖区所有林区、荒山及其周边100米范围内的野外区域,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禁火令”确定了六条严禁事项,并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给予从重处理或追究刑事责任。

  3月26日,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会议发出总号令:要求全市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工作方针,关口前移,源头治理,重点防治,上下同心协力,坚决将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坚决守牢森林防火安全底线。

  一场坚决守牢森林防灭火安全的“战役”在“天鹅之城”打响。

  “重在防、灭在小、科学救。”三门峡市应急管理局全面加强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织密预警检测网络,及时组织多部门会商研判,精准发布火险等级预报,完善专项预案和处置办法,做好应急人员安排,各类防火队伍按照指挥、力量、装备“三靠前”要求,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高度戒备状态。

  据了解,我市现有的5架直升机、97台高性能风力灭火机、31台移动高压水雾车和全市综合救援队深入一线待命,随时准备着以水灭火、航空灭火,统筹做好兵力调动、装备配置、通信联络、综合保障等工作,确保火灾扑救井然有序。

  三门峡市林业局按照要求,强化实战演练,围绕防火巡护、火源管理、日常检查、宣传教育、防火设施建设、火情早期处理“六项职责”,部署“十项举措”,从严抓好落实。同时,成立8个督导组,全面持续深入全市一线督导工作,筑牢防火“战线”,确保森林常青无虞。

  保护森林安全,也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市还重点强调,严禁特殊人群和未成年人参与扑火,严禁村民自发、无组织进行扑火。在扑火队伍行进、驻扎和扑救时,提前做好安全评估,严格执行安全规范,不能急于求成、突兵冒进,真正做到科学安排、科学扑救,坚决防止“小火大灾、小火亡人”事件发生。

  “当前正值森林防灭火关键期,预计未来7天,全市大部分林区森林火险等级将维持4级(高度危险级别)以上,部分地区将达到5级(极度危险级别),经综合研判,市森防指决定将森林火险预警级别提升为红色。”3月31日,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再下指令。

  防患于未然:科技赋能和全民参与构建新格局

  作为河南省重点林区,三门峡市正以科技赋能和全民参与构建防火新格局,在这场与火魔的赛跑中,防患于未然已成为守护青山绿水的核心要义。

  凌晨5点,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智能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一处热源异常,这是全市建成的“五位一体”监测网络在发挥作用。

  据资料显示:2024年1月,灵宝市通过远程视频监督系统及时发现的火情因处置迅速仅过火0.3亩。

  “你已进入森林防火区,请注意防火安全。”灵宝市川口林场护林员的手机上“云播报”APP提示语音播报适时响起。在川口林场还有两个“瞭望台”24小时人工值守,望远镜实时监测;随着护林员走进林场,无人机便升上林场上空开始多方位巡护,这双重预防体系监测平台,正在用于日常寻护提前发现、及时处置。

  见微知著,科技赋能,智慧织网。据悉,我市各林场根据各自特点,在人防和科技防方面,筑牢我市现代化防护森林火灾的“绿篱”。

  当然,森林防灭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全民重防火、全社会抓护林的工作格局。

  我市“制”上聚力、“长”上发力,扎实落实林长制和森林防灭火行政首长负责制。

  2022年,卢氏县122块林长制公示牌设置在400万亩林区的路口和沟岔醒目处,县、乡、村三级277名林长的信息全面公开,方便群众监督和反映涉林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采取林长制公示牌“一牌一码”信息线上管理模式,亮出“电子身份证”,为林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有益的尝试。

  “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管、责有人担”。全面落实林长制和森林防灭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市、县、乡、村、护林员”五级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把森林防灭火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森林防灭火网格化工作格局已形成。各县(市、区)高度重视,把森林防灭火当成当前的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防火组合拳:防火是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

  如今,当森林防灭火进入“秒级响应时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防火理念正经历从“救火”到“防火”的转变,科技与制度的双重创新,正将人类的防御推向全新维度。

  森林防灭火光靠专业队伍不够,必须让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这样才能真正树立防范意识。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全民防火”措施,推动群众由“要我防灭火”向“我要防灭火”转变,使森林防灭火工作走上“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道路。

  卢氏县文峪乡文峪村村委会副主任、老兵突击队队员任新锁,卢氏县无人机飞手、个体户李昱在守护文峪乡的青山常青中表现突出;渑池县仰韶镇村民王建国,家庭院外挂着“十户联防”责任牌,这是全市推广的网格化管理制度,每10户组成联防单元,实行火源相互监督、责任连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鼓励村民和知情群众举报火灾隐患,建立火灾隐患“吹哨人”制度,筑牢火灾防控人民防线也是必要之举,让防火意识入心入行。

  那么,为什么火情还是会时有发生呢?

  森林防灭火的本质是处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202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指出,全球仍有68%的森林火灾直接或间接源于人类活动——从未熄灭的烟头到非法垦荒,从输电线老化到旅游野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真正的“防火长城”必须建立在全民生态意识之上。

  2024年,我市查处野外违规用火案件27起,刑事立案5人。从近期全国各地的案例来看,多与点燃田间杂草引发山火或祭祀点火有关,这还是群众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

  水火无情,法自不容情。违规用火,一旦造成森林火灾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

  失火罪: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失火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放火罪: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森林防火,警钟长鸣!

  疏忽一时,火光四起;警惕一时,绿树常青。

  防患于未然,不仅需要科技智能防控手段,更需要重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毕竟,防患于未然,才是对家园最深情的守护!

  ■记者感言

  “防患于未然”关键是“未然”,重点在“防”。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既要有小家安危思想,更要有大局安全意识。心怀侥幸、敷衍了事终会酿成大错。要充分预估研判,围绕经验、教训超前部署,全面排查不留死角。要多方协作、全民发力,才能使“防患于未然”叫得响、抓得实。

  ■编辑后记

  这篇报道既有宏观高度的分析,又在细微处着眼,通过真实案例、具体数据、记者观察和群众视角,展现了三门峡市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创新实践,又深刻揭示了火灾危害。文中特意突出“人为火源”占比、经济损失等具象数字,并穿插农户、护林员等基层声音,使预警信息更能引发读者共鸣。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