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飘满农家院。2025年春节前夕,他邀请十多位书法家到村里挥毫泼墨,将一副副春联送到村民手中;2025年端午粽叶的清香里,他带着爱心人士走进福利院,把粽子、糕点往孩子们怀里塞;2024年重阳菊香时,他自掏腰包办起敬老宴,满桌佳肴映着老人满脸的笑;他积极响应号召,每年中华慈善日固定捐款;他时不时向老工厂困难老年人提供资助…… 他叫班聪,今年46岁。他所做的这些好事,是记者近日在湖滨区崖底街道家王庄村采访时,村干部和几名村民纷纷提到的。这份热忱从何而来?记者找到班聪时,他正忙着打包一些刚出锅的热包子,准备带到位于陕州区的豫西机床有限公司,给几位老人送去。“都是受了别人的恩,才想着把这份暖传下去。”班聪擦了擦手,说起了这些年热衷于帮助他人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家境贫穷,班聪从老家商丘来到三门峡,跟着开饭店的舅舅学手艺。灶台前的火烤得人冒汗,他却不怕苦不怕累,揉面、切菜、掌勺,手上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茧子,硬是把羊肉烩面的浓汤熬得醇厚绵长。舅舅退休后,他接下小饭店,凭着实在劲儿把生意做得像灶台的火苗般兴旺。 可1998年的一道坎,差点浇灭了这团火——饭店要统一规划,买3间门面房得花1.5万元,他摸遍口袋只凑够7000元。困难之际,邻居开糊饽店的丁淑梅阿姨敲开了门,递给他一沓带着温度的钱:“娃,拿着,好好干,阿姨信得过你。”8000元,在当年可不是个小数目,也正是这份爱心帮助,点燃了班聪日后“关爱老人,回馈社会”的信念。“当时丁阿姨借钱给我,完全就是信任,她的这份爱心让我终生难忘,也让我时刻记住‘感恩’二字。”班聪说。 从豫西机床有限公司旁的小餐馆起步,他瞅准工人加班的需求,提着保温桶送热饭;村里人办红白事,他带着团队上门包厨,同样的菜量比市价低百余元,“农民挣钱不容易,能省一点是一点”。日复一日,他的口碑像滚雪球般传开,业务从豫西机床有限公司附近扩展到陕州区、湖滨区的多个乡镇、村庄,家王庄村就是其中之一。宴席上的红烧肉香,成了乡亲们信赖的味道。此后的十几年,班聪的流动宴席越做越大,这也成为他事业发展的核心部分。 和家王庄村更深的渊源,是两年前该村集体的金鹏酒店招商。得益于良好的口碑,村民们一合计:“让班聪来!他做的菜,咱吃着香,价格实惠,咱们都信得过。”接过经营权那天,他就定下规矩:家王庄村村民办宴席,直减20%费用。这一优惠也让家王庄村民更加暖心。 此外,对于一些社区老年文艺团体,如芳华艺术团、文博城模特队、柳笛舞蹈队等到酒店的排练与演出需求,班聪还免费提供酒店的舞台场地、大屏幕设备等,柳笛舞蹈队宋燕燕向记者介绍:“场地免费不说,服务周到,物美价廉,我们老年人在这里玩得很舒心!” 眼下,原店镇北区居委会已经和班聪提前商量好,今年重阳节在豫西机床有限公司继续搞孝老敬亲活动,让老年人相聚一堂开心欢度重阳佳节。饮水思源,初心如磐。班聪说,他会一直坚持做点好事,这是他内心深处的承诺。这份舌尖上的慈善坚守,也是班聪个人对社会最厚重的人生注脚。 烟火人间里,班聪的慈善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一碗热汤、一副春联、一次让利的实在。这舌尖上的坚守,就像他熬了三十年的老汤,越熬越浓,暖了人心,也暖了岁月。 ( 编辑:tln ) |
“舌尖上”的公益坚守
本报记者 李博 实习生 员晓菁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11 打印

- 上一条: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战斗
- 下一条:三门峡“轮椅”青年:凭双手和智慧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