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静怡)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全面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依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为“健康三门峡”建设贡献中医药力量。 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我市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充分发挥医保政策支持引导作用,提升中医类医疗机构DIP支付比,开展中医日间病房医保试点结算,及时落地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目前已有中成药1394种、中药饮片892种纳入我市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区域合作,牵头成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医医疗合作联盟,推动中医药资源互补共享。 持续健全服务体系。我市所有公立中医院均已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三门峡市中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卢氏县中医院、渑池县中医院成功建成三级中医医院;全市拥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重点培育专科1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1个,建成2个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个省重点中医专科,5个河南省县级特色专科。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已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 着力加强人才引育。引入高层次师承资源,近年来,共引进中医学博士4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50余名,柔性引进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市中医院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战略合作,带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重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专家及优秀人才12名,省级专家及优秀人才11名,累计对我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骨干医师进行中医药适宜培训1551人次,培育多层次人才梯队。全市累计建成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40个,初步构建起“企业+医疗机构”协同联动的中医药科研创新体系。 大力促进产业发展。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1万亩,产量11.84万吨,产值19.44亿元,是河南省十大药材生产园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园区,种植面积与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打造道地药材品牌,成功选育“伏牛山连翘1号”“伏牛山连翘4号”等10个道地药材新品种;“卢氏连翘”“灵宝杜仲”“渑池丹参”“渑池柴胡”4种药材相继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积极延伸二产链条,全市药材规模以上企业发展至24家,中药材合作社发展至262家,总投资10.8亿元的灵宝哈三联生物药业项目落地,着力打造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发制造中心,助推中医药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品牌向高端升级。 ( 编辑:tln ) |
我市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11 打印

- 上一条:我市14家智能工厂(车间)上榜省公示名单
- 下一条: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