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斯人虽已去 美名万古存

市文联举办纪念曹靖华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活动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8-14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尤黎明)在《三门峡日报》刊发长篇纪念文章,在《洛神》杂志刊登纪念特辑,与北京专家沟通纪念事宜……这一系列活动,都是为了纪念从卢氏深山里走出的一代宗师曹靖华。8月11日是曹靖华的诞辰,三门峡市文联举办了“纪念曹靖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将纪念活动推向高潮。
 
  市老领导余文华、昝武健、杨书忠,市委宣传部、三门峡日报社及卢氏县、义马市、灵宝市、陕州区、湖滨区等地的曹靖华研究者及“铁粉”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铁粉”们首先诵读了曹靖华眷念家乡的散文《粽香飘飘忆当年》,曹靖华儿子曹彭龄应约为纪念活动撰写的体现父亲深爱家乡的散文《月是故乡明》,以及杨书忠撰写的赞美曹靖华的诗歌《曹公颂》,大家深为曹靖华一生奉献祖国、挚爱家乡的伟大情怀所感动。
 
  座谈中,与会人员缅怀了曹靖华光辉的一生:1921年,他与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冒着生命危险,到莫斯科学习革命理论,得到瞿秋白的关心、指导。1925年,他受李大钊指派,到开封担任国民革命第二军顾问团的俄语翻译,此间与鲁迅结下了深厚友谊。之后,他谨遵瞿秋白、鲁迅的教诲,翻译了大量苏联进步文学作品,如《铁流》《保卫察里津》《望穿秋水》等,成为红军长征、抗战时期革命战士的“教科书”。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约见曹靖华,充分肯定他的译著以及他为加强中苏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曹靖华由清华大学调入北京大学任教,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他创作了近千篇散文,《小米的回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学和大学课本。
 
  大家一致认为,曹靖华是三门峡近现代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人物之一,举办纪念活动意义深远。特别是曹靖华先生十分关心家乡的青年学子,关心家乡建设和发展,晚年创作了许多描写家乡人文情怀的散文作品,浓浓思乡之情呼之欲出,让家乡人民心生敬意,备受感染。座谈中,听到曹靖华故居终于迎来保护、建设和开发的春天,从上级争取来的建设资金已拨付到位,大家都异常高兴,期待把曹靖华故居打造成三门峡又一张文化名片,为三门峡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等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