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栏目播出了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堂身患重病依然坚守工作一线,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广泛关注。 央视报道讲述了四龙庙村从曾经穷得叮当响到如今声名鹊起的变化历程。片中,张东堂用一口浓浓的乡音说:“与其等死,不如为乡亲们办点实事。”这句话打动了许多观众。
从易地搬迁到产业发展,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三门峡的贫困村沐浴着政策之光,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站在新高度,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
我市坚持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六步工作法精准识别,建好“明白账”;通过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吹响易地搬迁“冲锋号”;通过实施扶贫产业、产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唱好“重头戏”;通过制定“五个一批”,织密“保障网”;通过派齐派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建强“战斗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示范到应用,努力配置解贫“金钥匙”,探索解贫“好路子”。
“今年雨水好,太子参收获不错。”今年秋天,卢氏县杜关镇显众村贫困户杨四成拿起刚挖的太子参,说起了今年的种植情况,“我种了4亩多,今年估计能挣个3万多元,年底脱贫没问题。”
老杨今年44岁,身体不太好,去年开始在村里的太子参种植合作社打零工,一来二去,别人都发了,摸着门道的老杨十分看好太子参种植,想自己也种点,可是经济困难的他,没有钱,搞不起来。
今年初,听村金融服务部工作人员说,像他这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可以申请免抵押、免担保、小额财政贴息贷款,于是老杨赶紧委托别人填写了贷款申请表,3天后银行给的5万元贷款就拿到了手。喜出望外的他立刻把自己的4亩地全种上了太子参。
善政利于民。如今在卢氏县,像老杨这样可以贷款的贫困户还有1.43万户,他们均可以凭借个人信用,获得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信用贷款额度,用于发展产业,走上致富之路。
卢氏县经过多方努力,建立起了以“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为基本思路的全方位金融扶贫体系,向1000户贫困户发放贷款5000万元,帮助贫困户致富。一传十,十传百,全省金融扶贫工作现场会在卢氏县召开,53个贫困县的分管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参加会议,在全省推广卢氏经验。金融扶贫遍地开花,我市金融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帮助一大批贫困户走上了致富道路。
“把群众放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行动落到脚上,让脱贫攻坚的成果实实在在转换成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卢氏县官坡镇碾道村第一书记李向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驻村工作队的引领下,碾道村借用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富民产业,在项目和特色上做足文章,先后发展林下特色种植养殖,依托地缘辽阔、林业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实施了高标准造林项目,养殖火鸡等这些项目给全村带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金是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基本保障。去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增强脱贫攻坚保障能力。2016年,全市累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4.7亿元,比2015年增长84%;投入社会扶贫资金1.1亿元,比2015年增长92%。
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也有动真碰硬的考核。我市全面落实督查巡查机制,推进扶贫暗访抽查常态化,暗访力量多元化,倒逼各地真抓实干。强化政策监管、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加大通报力度,对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这个区域的贫困户需要产业扶贫,这块是易地搬迁,目前贫困户周扬正在接受技能培训……”在卢氏县杜关镇南盘村,通过一份份档卡,可以清晰地查看有多少贫困户、致贫原因是什么、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需要实施什么样的政策。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每一个贫困村都建立详细档卡,上面每个村的扶贫对象姓名、年龄、致贫原因等信息一目了然,时刻提醒责任干部明晰各自“作战”目标方法,全力投入到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每个驻村队员也对村里情况如数家珍,脱贫攻坚越是困难,就越要抓得紧、长期抓、仔细抓。
“目前,我市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关头。要盯紧脱贫目标,绘制任务图和时间表,不断强化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下大力气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地。”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创新方式方法,拿出“绣花”功夫,确保按时完成5万人脱贫、3.9万人易地搬迁脱贫以及91个贫困村退出的年度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在灵宝市苏村乡易地搬迁扶贫社区,来自该乡李家洼、王会、高家岭等6个村的44户贫困户已经搬进新房。记者 张朝峰 摄
【数据链接】
2016年,全市高位脱贫、精准退出贫困人口9718户34075人,超出省定年度目标855人,其中255个贫困村共退出贫困人口7405户26483人,1040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共退出贫困人口2313户7592人。
全市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630户19484人;完成35个贫困村退出(退出贫困人口2332户7884人);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82.1元,比上年增长8.1%,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85.4元,实现了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短评】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通过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大问题,用“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这项大工程,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呈现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和财政扶贫资金持续增长的鲜明特点。
脱贫攻坚,越到后来难度越大,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艰巨。但只要我们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就能够交上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记者 葛洋)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 |
“崤函看今朝”系列报道之七
脱贫攻坚战犹酣
【短评】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0-11 打印

- 上一条: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国企改革攻坚战先进单位
- 下一条:畅行八方 载梦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