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畅行八方 载梦飞驰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0-11   打印
  本报讯:(文/图 记者 张茜)9月24日上午8时53分,在高铁三门峡南站,从西安北开往北京西的G652次列车徐徐驶出站台,随即风驰电掣一路向北……

高铁工作人员交接班
  “妈,中午家里吃啥饭?我一点多就到北京啦!下午咱们去超市转转吧……”刚刚上车坐稳的郑菲拨通了远在北京的家人电话,满心欢喜地讨论着到家后的安排。而在5年前,早上从三门峡出发中午就到北京,郑菲想都不敢想。
 
  今年35岁的郑菲是土生土长的三门峡人,2009年到北京读书深造,后定居北京。“那些年,从北京回三门峡真的非常麻烦。”郑菲说,在她记忆中,当时往返北京和三门峡的列车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数火车运行时间长、路线远,一般快车要坐9个多小时,慢车12个小时,每次回家的路程都很“煎熬”。“当时火车订票系统也不发达,买票都是去售票窗口排队,往往排了很久连张站票都买不到,更不要说卧铺票了。后来我在北京结婚生子,总是少不了带娃回三门峡老家,或者接父母来北京,孩子年龄小,老人腿脚不太方便,长途旅程往往令我们疲惫不堪。”
 
  2012年12月26日,西安北至北京西开通高铁;2013年1月10日,两趟从北京西发往西安北的高铁在三门峡南站增加停点。自此,三门峡市民去北京旅游探亲的路程直接缩短至4个小时左右,便捷的出行方式迅速拉近了两座城市间的距离。
 
  “坐高铁真的太省心了!”郑菲说,之前父母总是话里话外对她远嫁有些不满,说的最多的就是“离家那么远,回来不方便”。自从开通了高铁,她早上出发坐车,中午就能到家,午饭都不耽误。“说回就回对于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来说太重要了,多亏了高铁,让我们和家乡的距离越来越近了!”郑菲感慨地说。
 
  实际上,三门峡人早在2010年就迈入了便捷的“高铁时代”。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铁(郑州-西安高速铁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作为郑西高速铁路上的一等营业站,高铁三门峡南站也正式投入使用。该站隶属于郑州铁路局洛阳车务段,位于三门峡市区西南方,距市中心6公里,总建筑面积14590平方米,其中候车厅面积4000平方米。
 
  “南站刚建成的时候,宽敞明亮,设备先进,第一次去坐高铁,别提有多激动了!”26岁的刘玉2009年考上郑州大学,这些年,她亲眼见证了高铁在三门峡的快速发展。“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往返郑州和三门峡之间需要坐4个多小时的火车,火车经常晚点,还常常买不到票。有一次过年回家,我好不容易才抢到一张站票,但是车厢里人挤人,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刘玉说,2010年郑西高铁开通后,郑州到三门峡只要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车次还特别多,买票难、坐车挤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从此,刘玉回家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许多外地同学都特别羡慕。
 
  毕业后,考虑到两城之间便捷的交通,刘玉选择留在郑州工作,家人对此也十分支持。“工作以后,我经常回三门峡陪家人过周末,周一早上再坐最早一趟高铁去郑州,正好赶上上班。如今,三门峡和郑州之间的高铁车次越来越多,三门峡人利用空闲时间到郑州逛个街、吃个饭,已经成为非常轻松随意的休闲方式了。”刘玉笑着说。
 
  高铁三门峡南站工作人员韩博介绍,2010年至今,南站站停列车由最初的13趟发展到最多的79趟,直达车由最初的郑州、西安,发展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沈阳、兰州等城市。据统计,2010年高铁三门峡南站全年共发送旅客32.74万人,运输收入3297.28万元;2016年,发送旅客人数达到126.50万人,运输收入19297.29万元。
 
  随着高铁发展越来越快,三门峡的交通出行状况不断改善,城市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便捷的高铁也为城市旅游和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三门峡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寒来暑往,一列列飞驰在崤函大地上的高铁,正承载着老百姓的梦想和期待,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