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一早,在卢氏县官坡镇碾道村香菇种植产业园的大棚里,菇农韩振英正忙着收获香菇。大棚外,分拣好的整箱香菇码成了垛,等着龙头企业上门收购。
“今年有经验了,香菇产量高,品质比去年更好。除去菌棒、人工等成本,纯赚四五万元没问题。”韩振英家是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他贷款10万元承包了4个大棚,当年纯收入就有三四万元。“我打算明年再多承包2个大棚,把在外打工的两个女儿叫回来,全家人一起奔小康。”
碾道村第一书记李向朝说:“我们村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不少人靠种香菇脱了贫。”
“十九大报告中说,我国减贫已进入‘最艰难阶段’,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攻坚克难,既要有不同以往的力度,又要有不同以往的智慧。在官坡镇,许多没本钱、缺门路的贫困户已经有了致富办法。”李向朝在学习十九大精神笔记中这样写道。
官坡镇庙台村53岁的贫困户刘玉香只用短短1分钟就组装完1个铁耙头。“今天已经组装200多个了,70块钱到手啦!”刘玉香笑着说。
以前,刘玉香和丈夫在外打零工,无暇照顾家里。今年初,官坡镇党委联系了三门峡一家公司,由该公司提供原料、负责销售,当地百姓只需简单组装,按件计酬。“不用投入,不担风险,挣钱、顾家‘两不误’。”刘玉香说,“党送来了希望,日子更有奔头儿了。”
与刘玉香包工计酬不同,庙台村64岁的贫困户孙丙志打算通过认领食用菌种植大棚走上致富路。“棚我来建你免费用,菌棒赊给你,出了菇再还,技术销售我全包,万一赔了我还给你开工资,你有啥风险?”卢氏诚信菇业贸易有限公司经理曾明的一番话打消了孙丙志的所有顾虑。
没本钱、缺门路、怕失败,是很多贫困户增收致富道路上的“拦路虎”。针对这种情况,卢氏县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总结推广了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的金融扶贫模式,贫困户不用出1分钱就能投资产业,且不用承担产业发展的风险,还能就近参与产业发展。这种金融扶贫模式让想干事又承担不起风险、想做工又无法外出的贫困百姓轻松走上致富路。
目前,金融扶贫在卢氏县已经遍地开花。
“今年,我市计划把金融扶贫模式做活,让所有人实现稳定脱贫。”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 编辑:李建新 ) |
金融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1-15 打印

- 上一条:党的十九大代表牛文梅同志巡回报告会举办
- 下一条:湖滨区深化“效能革命”惠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