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永不落幕的特博盛会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1-28   打印
  
 
  2012年11月23日,是一个值得三门峡人民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三门峡迎来了首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特博会)。作为国家级特色商品高端会展,特博会经中国商业联合会批准,在三门峡设立永久会址,利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800个国际标准展位,为全国特色商品参展提供展览交易场所和交易平台。特博会从此在崤函大地上“落地生根”,与230万三门峡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六年来,三门峡共成功举办五届特博会。从“初次牵手”,到“深情拥抱”,再到深度融合,全市人民对特博会倾注了大量心血,“特博情结”也愈发浓厚。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特博会的水平一届比一届高,影响一届比一届大,成效一届比一届好。
 
  近日,记者从三门峡市会展办公室了解到,五届特博会累计展出面积10.5万平方米,参会客商4.8万人次,涵盖北京、上海、黑龙江、云南、湖北、湖南等33个省(市、自治区),辐射德国、英国、韩国、朝鲜、巴基斯坦、印度、埃及、乌克兰、泰国、马来西亚等21个国家,参展商品达1万余种,进馆观众达150余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267万元,现场销售额15亿元,合同贸易额320亿元,拉动三门峡市区及周边地区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收入近60亿元……这些华丽数字的背后,是特博会展现出来的无限魅力。这一“国”字号盛会,已不能简单地被定位为一个交易平台,它承载着崤函儿女的梦想,正由一张亮丽名片变为一个响亮品牌,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三门峡乃至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生活因你而精彩
 
  本网讯:(文/记者 张茜 图/记者 孙猛 程倩 刘晨宁 )提及特博会,三门峡市民言语中总是充满了幸福感。六年里,特博会早已渗进市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物质和精神文化起到不可忽视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民俗展示
  湘西腊肉、哈尔滨红肠、大连海参,缅甸珠宝、韩国化妆品、印度花梨木家具……每届特博会上,世界各地的参展商都会带着各具特色的名优商品纷至沓来,展会上随处可见人们拎着大包小包、收获满满的样子。“你买了什么?”“我买了……”类似这样的对话成为三门峡人挂在嘴边的热点话题,整个城市呈现出“全民特博”的景象。
 
  今年56岁的市民张爱荣是特博会的忠实“粉丝”,每届展会从不缺席。在她心目中,特博会就像春节一样值得期待。“每届特博会,我都会拉着亲戚朋友去逛一逛,一方面是因为特博会上的商品种类多还便宜,另一方面是可以到那些外国展位上转转,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特博会把世界各地的人和商品‘集合’在一起,让我们不用出远门就能‘逛遍世界’!”张爱荣回忆道,在第三届特博会上,她给老母亲买了一条尼泊尔的羊绒围巾,又好看又保暖,母亲特别喜欢。后来每次特博会,她都要去现场找找往年买过的“好东西”,再淘淘“新鲜宝贝”。“直到现在,我家里吃的水果干,坐的红木沙发,用的电动扫地机,都是在特博会上买的呢!”

外国客商展示自己的特色商品
  在特博会的舞台上,品种繁多的商品无疑是最耀眼的主角,它们不仅在物质方面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开阔了市民群众的眼界,极大地拉近了人们与世界的距离。此外,特博会也在精神层面满足了群众对于休闲文化生活的需求。书画摄影展、黄金珠宝展、妇女手工制品展示和展销、足球邀请赛等一项项主题活动,让老百姓在乐享购物的同时,品味高雅艺术,体验更多乐趣。
 
  特博会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惊喜、是幸福,更是精神层面的满足。如今,每一位三门峡人正切切实实地感受着特博会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享受着特博会带来的种种美好。
 
强化交流促合作
 
  特博会是一场惠民狂欢盛会,更是一个促进合作交流的商贸大平台。
 
  据了解,首届特博会共迎来国内外1300余家参展商和近千家采购商。通过现场展览、展销和搭建购销平台,参展商和采购商进行深入洽谈对接,共达成贸易采购合同73.3亿元,签约27个经济合作项目,总金额243.9亿元。到2013年第二届特博会时,采购商达到3000余家,参展商近千家,经贸投资客商1000余人,签约经济合作项目69个,金额403.38亿元,比上届增长65%……

特色商品吸引人气
  二仙坡苹果、卢氏蜂蜜、仰韶彩陶、南沟剪纸等三门峡本地产品在历届特博会上都格外受青睐。采购商们接连不断的订单,让本地参展商赚足了人气和财气,深刻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特博会还为外地企业推广特色商品搭建了广阔平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商务局代表、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组委会委员王智强在参展时表示:“参展商品种类丰富,各具特色。我们的参展商多次与其他采购商和政府代表团进行洽谈,有3家企业与对方达成合作意向。特博会对促进参展企业的立体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回望特博会,处处散发着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的共识和理念。首届特博会伊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运城、临汾、渭南三市就对举办展会提供了大力支持。2014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同年举行的第三届特博会上,运城、临汾、渭南三市均以积极态度参与特博会、融入特博会,不仅积极组织辖区内的特色企业参会,还在展会上搭建形象特装,重点推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优势项目,集中展示各地市的特色商品。在投资项目发布及签约仪式上,三省四市分别进行了项目推介发布。在购销对接活动上,三省四市参展企业备受青睐,签订了大批购销合同。人们都说:“通过这次盛会,感觉运城、临汾、渭南和三门峡心贴得更近,更像一家人了。”

市民与外国客商合影
  今年第五届特博会上,三门峡市会展办公室精心组织了首届中国·豫晋陕会展行业合作论坛,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16个城市的200余名会展行业代表参会,发起并成立了豫晋陕会展行业联盟,发布了《豫晋陕会展联盟公约》,提升了特博会在全国会展行业的知名度,为我市构建“丝绸之路”会展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第四届特博会时,主办方立足三门峡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特设“一带一路特色商品专区”,吸引了巴基斯坦、印度、埃及、乌克兰、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14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展,集中展示了巴基斯坦铜器、泰国玉雕、越南老红木、韩国工艺品等特色商品。这一专区的设立,不仅加强了交流合作,提升了特博会的品质和内涵,更有力地促进了特博会逐步从消费类展会向专业性展会过渡。
 
会展经济效益大
 
  回顾历届特博会,它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展会效应。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宾馆酒店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首届特博会上,三门峡市区各大宾馆和快捷酒店迎来了庞大的入住客流,很多酒店都是一房难求、宾客爆满。有些宾馆不得不将一些单人间改成双人间,还有一些宾馆不得不将常住客暂时劝离。这种情形在之后每届特博会都会出现。
 
  特博会期间,三门峡的公交车和出租车都赚了个盆满钵满。其中,公交车增加多条线路和运营班次,出租车载客率也比平时高出25%至30%,收入相应也比平时增加了许多。市区一位出租车司机林师傅说:“特博会期间,我全天几乎没有空跑的时候,收入是平时的两倍,生意红火得很呢!”
 
  据市会展办工作人员介绍,物流行业也在特博会上“沾了很大的光”。“前期参展商参展设备、商品要往三门峡运,撤展后又要运走,这些都需要物流。”这名工作人员补充道,由于很多参展商运来的商品在短时期内脱销,补货时也需要物流。德邦物流河南三门峡营业部工作人员表示,近几届特博会期间,该公司每天往展会现场送货都可达到10余吨,是平时运货量的十几倍。

市民认真选购商品
  2016年起,特博会与三门峡的金字招牌节会——黄河旅游节完美融合、同期举办,会展的水平和层次又有了新的提高,展会效应也同步放大。据了解,2016年第四届特博会的展商覆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德国、英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近4000名国内外客商云集三门峡,参观购物人数近20万人次,现场销售额突破5.8亿元,直接拉动黄河金三角地区住宿、餐饮、旅游、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实现收入约32亿元,而这一数字比第二届特博会高出11亿元。
 
  特博会对于城市经济的拉动效应,大家有目共睹。我们相信,随着三门峡举办大型展会的经验日益成熟,会展经济产生的效益将越来越无法估量。
 
天鹅之城美名扬
 
  特博会根植三门峡,也让三门峡走向世界,天鹅之城的美名正随着展会效应传遍海内外。
 
  作为东道主,三门峡市民不但广泛参与特博会,还积极行动、热情服务,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每届特博会期间,市民文明礼让、互助友爱的现象随处可见:自觉将垃圾归整入袋;文明行车,礼让行人;热情地为外地游客指路,介绍本地特色……采访中许多市民都表示,特博会的举办赋予了广大市民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凝聚了人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
 
  随着历届特博会的举办,三门峡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了迎接盛会,我市城管部门每年都会对市区多处市容管理的乱点、难点进行集中整治,环卫部门加强对市区各路段清扫保洁、洒水降尘等工作,路灯管理部门加班加点对市区路灯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如今的三门峡,花更美、水更清、天更蓝,整个城市更加和谐美好。

展厅里人潮涌动
  天鹅之城的优美环境和深厚历史文化也令众多外地宾客赞不绝口,在此流连忘返。今年第五届特博会期间,来自陕西渭南的客商扁红丽在参展间隙,还专程游览了陕州地坑院景区,为三门峡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惊叹。巴基斯坦、泰国等外国客商也对我市的城市环境和市民素质竖起大拇指称赞,并表示明年还要来三门峡参展!
 
  与此同时,无数媒体记者也纷纷聚焦三门峡,传播节会盛况,亲身感受三门峡的城市风采。据统计,五届特博会,共吸引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香港文汇报、人民网、新浪网、慧聪网、京东网等国内外70余家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他们用笔尖和镜头将特博会的盛况、三门峡的美景和崤函儿女的热情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许许多多人正是通过特博会知道三门峡、了解三门峡、走进三门峡,被三门峡的魅力深深感染……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永不落幕的盛会将更加精彩,三门峡也必将绽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