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金城灵宝的“新黄金时代”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7-24   打印
  
 
  灵宝华鑫铜箔生产车间里,成品铜箔正在进行包装。(文/本报记者焦森森胡文超张茜图/本报记者何英杰)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一般会出现成长、成熟、衰落等阶段,但同为资源型城市,以金而兴、因金而名的“黄金之城”灵宝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却呈现出旧力未去、新力再生的蓬勃之势,步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黄金时代”。
 
  铜箔谷:厚积薄发的转型“橱窗”
 
  晴空蓝天下,灵宝市城东产业园燕山大道上,一个斜拉索桥造型的大门和“中国铜箔谷欢迎您”八个大字,映射出灵宝人的自豪,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魄力。2018年,这里的6家铜精深加工企业共实现产值19亿元,上缴税金1.02亿元。
 
  灵宝的铜精深加工产业,源于黄金冶炼过程中的副产品回收,如今已成为灵宝的支柱产业。原先只有华鑫铜箔一家企业,现在拥有20万吨电解铜产能,以及电解铜箔、压延铜箔、铜排、铜杆、挠性覆铜板等一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其中铜箔产业年生产厚度4—105微米、最大宽幅660毫米的各类箔材。目前,河南省铜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在城东产业园“落户”了。
 
  2001年,为了提高副产品价值,华鑫铜箔踏入了电解铜箔行业,最初产能仅有1000吨。经过几年摸索,直到2005年才能稳定生产合格产品,实现盈利。在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华鑫铜箔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层次,投资7.08亿元进行二期项目建设,达产后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从12—18微米的薄型铜箔发展到6—12微米的高精度电解铜箔,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生产高精度电解铜箔的高新技术企业,6微米铜箔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空白。2011年后,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华鑫铜箔转攻附加值更高的锂电池铜箔,产能一度位居全国前三,产值和利润也不断攀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多年升级跨越,华鑫铜箔不仅成为灵宝市的明星企业和纳税大户,也成为松下电器、富士康、三星SDI、宁德时代新能源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2019年上半年,华鑫铜箔产量近9000吨,产值7.6亿元,利润达1.2亿元。
 
  2015年,华鑫铜箔在城东产业园设立宝鑫电子公司,兴建总投资28亿元的4万吨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年产5000吨铜箔已经试生产,二期年产1.5万吨铜箔计划于2019年年底分段试产。
 
  采访中,华鑫铜箔总经理李应恩介绍,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关政策的激励下,锂电池铜箔发展前景向好。预计到2022年,华鑫铜箔和宝鑫电子的电解铜箔总产量将达6.5万吨,成为销售市场的行业龙头。
 
  更重要的是,华鑫铜箔为灵宝蹚出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成熟路径。近年来,灵宝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部署,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金源朝辉、鸿宇电子、昌盛铜业、九易铜业等一批企业和铜精深加工项目入驻城东产业园,为灵宝打造“中国铜箔谷”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这些铜精深加工企业以更高的科技水平、产业层次,对接了更具科技含量的高端市场,这让灵宝在打造“中国铜箔谷”的道路上信心十足。
 
  金源朝辉是一家专业生产高精度铜及铜合金系列压延铜箔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的最薄可至4微米的高精度光箔,广泛应用于散热屏蔽、航空航天、5G通信、智能汽车、无人机、石墨烯薄膜制备等领域。就在记者采访当日,金源朝辉副总经理张宇智接到了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就华为5G通信设备的线路板基材进行对接。
 
  鸿宇电子的主要产品是挠性覆铜板,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生产线,采用水源热泵系统满足千级洁净生产空间、在氮气保护下进行产品热合,产品同样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和民用高科技电子产业,比如苹果、三星面向未来市场研发的腕式手机。
 
  厚积薄发的积淀,千帆相竞的态势,让灵宝城东产业园对“中国铜箔谷”的打造充满期许。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用铝箔、高密度多层印刷电路板、高精度铜板带……这是他们下一步的重点建设项目;到2025年整个铜箔产业链将形成年产7.5万吨电解铜箔、2万吨高端压延铜箔、500万平方米挠性覆铜板、50万平方米柔性印刷线路板……实现园区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这将会使灵宝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国投金城:突破瓶颈的升级样板
 
  如果说铜箔产业是灵宝市加快转型发展、拉长产业链条的“代表之作”,那么位于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的国投金城冶金公司,则是灵宝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改造的“最佳展厅”。
 
  灵宝以金而兴、因金而名,黄金产量连续34年位居全国县级第二位,40年来累计生产黄金398.3吨,近年来黄金年产量保持在60吨以上。但是由于资源和环保问题,灵宝黄金冶炼前些年面临发展瓶颈。国投金城冶金公司日处理2000吨复杂难处理金精矿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就是一个通过技术升级突破瓶颈、最终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项目。
 
  该项目的建成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就已立项,2015年才在灵宝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几大黄金冶炼企业共同成立金城冶金公司,正式启动项目。2017年8月,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促成了央企国投集团与金城冶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投金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项目的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2018年年底,国投金城冶金公司阳极泥处理车间顺利产出第一批金锭,标志着该项目生产流程全线贯通。
 
  总投资54亿元的国投金城冶金项目,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复杂金精粉2000吨,年可处理综合矿粉70万吨,年可产金锭15吨、白银300吨、阴极铜10万吨、硫酸50万吨,并副产粗硒60吨、粗碲80吨、硫酸镍500吨等。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以当前国际最先进的“造锍捕金”和“三炼炉”技术工艺生产金和银,综合回收铅、锌、镍、硒、铋、铂等有价元素,使金、银、铜回收率分别达到98%以上;投资6000余万元引进了收砷装置,解决了传统冶金技术的难点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也消除了此类有害物质排放;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环保设施总投资就达6亿元,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平均排放浓度低于30mg/Nm3,远低于国家、省排放标准。
 
  “该项目不仅安全环保,实现了资源的‘吃干榨净’,还能处理其他同类企业处理不了的矿产原料。”国投金城冶金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南君芳高度总结了该项目的特点。
 
  走进国投金城冶金公司洁净有序的厂区,钢结构管廊、机器人剥片机组、视频生产监控系统,替代了传统大工业的机器轰鸣、烟囱高耸,让记者一行深切感受到产业优化升级的工业之美,对企业的市场前景更加信服。
 
  除了技术创新,国投金城冶金项目的市场前景还得益于项目坐落的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
 
  “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包括原先的豫灵产业园和潼关产业园,可谓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豫灵镇党委书记薛莎介绍了试验区的区位优势、战略定位、实施路径、发展愿景等。记者注意到,除了各项优惠政策外,企业在这个园区既可以享受潼关县电力、燃气的实惠价格,还可以得到灵宝市在供热供暖、污水处理等方面提供的各种便利。
 
  借助区位优势和园区共建互补的功能配置等优势,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目前已入驻企业40余家,吸引力可见一斑。但园区着眼于转型升级,对产业升级和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万达石材就是因其扎实的环保措施才得以入驻园区的。万达石材是一家以石材开发、加工、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他们高起点规划,在矿山开采上坚持边开采边治理模式,加工环节整合技术、投资建立了污水处理的内循环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了生活污水之外的零排放。
 
  虽然当前致力于承接产业转移,但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规划的特种石墨为主的碳产业园和以砷为材料的导电材料产业,透露出他们在产业升级之路上的雄心壮志。
 
  灵宝市委书记孙淑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灵宝市的转型发展,一方面将持续加大探矿增储力度,为产业持续发展强化资源支撑,但决不进行掠夺式开采;一方面坚持绿色化、集约化、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的发展方向,决不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
 
  孙淑芳描画了一幅灵宝“新黄金时代”的蓝图:要产业分级,科技产业进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镇区、种养业进乡村;要坚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叫响“灵宝苹果”品牌,从追求产量到追求质量,打造灵宝“金苹果”;要利用黄金、苹果、老子、全省最高峰等资源,打造特色小镇,发展研学游、休闲游、康养游等特色旅游,带动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
 
  采访结束正值小雨初歇。金城灵宝的“新黄金时代”,正如原野晴空,令人欣然展望远方景致。
  
      【记者感言】
 
  十几年前某次采访,记者曾看到过工人把成卷的成品铜箔抬到铁制手推车上进行运送。此次采访,高档次的铜箔已经需要悬吊在空中进行机械化包装,长途运输过程也设定了诸多禁忌,以避免产品出现任何轻微损伤。这种巨大反差的背后,是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是灵宝铜箔产业科技和管理水平的升级换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理念在灵宝企业界深入人心。
 
  灵宝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也说明,加快转型升级,除了从上到下转变思路、做好规划,还需要企业坚持创新驱动,以技术为龙头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同样需要各级各部门群策群力,打造让企业心无旁骛求发展的良好环境。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