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李博 图/本报记者 张朝峰 ![]() 干净整洁的市人民检察院文明路小区一角 小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基层治理的基础。2017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印发,提出要“探索在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自治管理”。在意见印发之前的2013年,时年71岁的退休党员仝汉立作为“领头雁”,带领市人民检察院文明路小区居民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居民自治模式。那么,该小区是如何做到幸福自治的?“幸福密码”是什么? 粉饰一新的外墙,干净整洁的庭院,停放有序的车辆,安放整齐的健身器材……盛夏时节的一个傍晚,走进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文明路小区,夏风拂动绿树,谈笑声在院内回荡,眼前的景象,很难令人想象这是一个老旧小区。 “请扫一下场所码和行程码。”小区保安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后,允许记者进入。进入小区,大门内侧张贴的几组抗疫顺口溜宣传语,以及详细的小区物业管理制度都格外引人注意…… 市人民检察院文明路小区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居民自治模式:美化社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规范财务制度、全心全意服务,真正打造居民生活便利、邻里关系和睦的“幸福家园”。 紧要关头 老党员牵头成立业委会 建成于2001年的市人民检察院文明路小区,在2013年8月之前一直由市人民检察院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当年8月,因有关政策变化,市人民检察院撤出了小区管理,小区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之后的两个月,这个小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脏、乱、差窘境。 回想起当时的乱象,很多居民仍印象深刻。居民陈秀梅清楚地记得,当时大家为了停车的事三天两头地吵;谁都可以进院子,好几家的地下室都丢过东西,就连楼道里铜制的暖气阀门也丢了好多…… 总之,垃圾无人清理,车辆乱停乱放,收破烂的随便出入,居民安全无法保证,乱象重重的状况让整个小区60余户200余名居民叫苦连天。 紧要关头,仝汉立站了出来,决定牵头成立业主委员会。在小区居民郭桂芳等人的支持下,2013年10月,市人民检察院文明路小区业主管理委员会和业主监督委员会正式成立。仝汉立推荐有着小区管理经验的郭桂芳担任业委会主任,他担任监委会主任,联合其他6名小区居民共8人共同担负起了小区的自治管理重任。 “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从成立那一刻起,这样的宗旨就牢牢地树立在每一名业委会成员的心里。 全力以赴 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业委会成立后,干的第一件事是解决小区安全问题。”今年80岁的仝汉立说,安全是当务之急。 业委会在本小区居民中聘用了两名门卫,又在围墙上加装铁丝网,安全问题解决了,小区秩序也得到了初步稳定。 业委会既然成立了,就要给居民办事。小区开通天然气是业委会办的第二件大事。 天然气清洁廉价,特别是相对于搬上搬下的煤气罐更加安全。业委会成立后,成员们挨家挨户上门劝说,改变了一些居民对天然气的抵触态度。尽管如此,仍达不到六成居民同意的安装要求。 业委会成员又反复上门做工作,最终小区在2014年6月接通了天然气。感受到便利和实惠后,小区全部居民都使用了天然气。 燃气用上了,老化的暖气管道改造以及自来水管道改造也提上日程。 2015年2月3日,为期1周的暖气管道改造顺利完成,改变了小区多户因管道老化,家里经常出现漏水的问题。两个月后,小区完成了自来水管道改造,实现了“一户一表”,解决了主管道跑水的损耗问题。 随后的几年,拆除私垦“小片荒”增设停车位,安装健身器材……“今年我们打算修缮漏水的楼顶。”仝汉立说,一些楼屋顶漏水,需要修一下了。 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的实施,不仅让小区的“面子”变美了,“里子”也在不断提升,努力朝着“小区高颜值,民生高福祉”的目标奋进。 精打细算 物业费用十年未涨 治理小区的经费从哪里来?每平方米0.5元的物业费,一年一收,停车位每天1元,孤寡老人和长期不住在小区的业主收费减半——这个标准从业委会成立至今,10年未涨。 正说着,郭桂芳从办公室抽屉里取出一个日记本,还有一摞摞账本,这是他和仝汉立一起记录的。他向记者介绍,这些账本平时就放在办公室里,居民可以随时检查,每年8月31日至9月1日,还会把上一年的收支明细贴在小区大门口公示。而且,每年小区还会召开居民大会,由居民对业委会的工作提出建议,还可以报名参加业委会的管理工作。如果谁有好的想法,觉得可以带领大家将小区治理得更好,仝汉立和郭桂芳就积极推荐。 这是一本珍贵的日记本。如今再说起这么多年来小区内发生的重要事,仝汉立和郭桂芳都可以在日记本里查到。 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我们业委会的8人不拿居民1分钱,不计付出,是完全的义务劳动。”业委会成员陈秀梅说,只要一心为公,自然就有底气,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害怕。 春风化雨 居民自治得到全面认可 做好居民自治,离不开居民的支持。但要取得居民的认可,自己必须带头做好表率。仝汉立深知这一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小区也面临着疫情防控这一全新的任务。时年78岁的仝汉立再次站了出来,发挥老党员身先士卒的精神,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社区的疫情防控要求,及时和社区沟通,做好人员清查和隔离工作。他主动担任了社区网格员,学会使用微信,并建立小区微信群,及时接收并向居民传达疫情防控信息。 在今年的核酸检测工作中,仝汉立除了在核酸采样点帮助小区居民扫健康码、登记信息、维持现场秩序外,还协助小区门卫进行“双码”查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等工作。很多工作都是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夜里很晚才回家。“虽然年龄大了,但作为一名党员,在这个非常时刻,只要身体允许,还要为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仝汉立说,他这样做也得到了老伴和孩子的支持。 在仝汉立的模范带领下,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小区居民全力支持,返乡的居民也积极配合,主动报备,做好自我防护、自我隔离。 84岁的小区居民韩玉鲜说起仝汉立时,激动不已:“他为人热心,关心老人,在路上遇见,隔着老远就和我打招呼,每回核酸检测都专门到我家通知。”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多年来,凭着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出色的工作成果,仝汉立及业委会的工作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全面认可。 “市人民检察院文明路小区的自治经验非常珍贵,目前这一经验已经在周边四五个小区进行推广,今后我们争取让更多的老旧小区实现幸福自治。”小区所属的湖滨区涧河街道文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波表示,仝汉立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老旧小区实现幸福自治,成绩显著、效果明显,大大减轻了社区管理的压力。 仝汉立的典型事迹也得到了市人民检察院的高度肯定。 “仝汉立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三门峡检察人公正执法、一心为民、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体现了三门峡检察人‘逢先必争、逢旗必夺’的三检精神。”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道伟表示,仝汉立在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实行自治管理的成功探索,为化解社区居民矛盾、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提供了经验,营造了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同时,也是三门峡检察机关“心桥工程”在推进城市社区管理乃至社会治理方面的又一创新举措。 ( 编辑:唐柳楠 ) |
居民做“管家” 常住“幸福”里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7-08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