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广大社区工作者牢牢坚守在抗疫一线,变身为心理疏导员、物资配送员、特殊人群护理员、宠物饲养员等,用心用情办好群众的小事、急事、难事,以实际行动当好“最后一米”的守护人。 “我们全家都可以去隔离,但是宠物狗怎么办呀?”8月26日,湖滨区涧河街道文二社区一小区居民董女士在准备出发前往隔离点时,向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翠丽求助。忙得团团转的刘翠丽不加思索便爽快回答:“交给我吧,保证不会让它饿着。” “我家孩子才3个月……”“我家老人行动不便……”“能不能转成阳性再去隔离点?”…… “请您放心,我们社区会给大家想办法的,咱们一定要配合好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这样才能早日控制住疫情。”连日来,刘翠丽重复说着这些话,经常嗓子“冒烟”,嘴上的火泡一直下不去。 刘翠丽是涧河街道安全办的负责人,8月26日,她被抽调下沉到高风险区域——涧河街道文二社区。文二社区有53个居民小区,8300多名居民。辖区内小区大多是老旧小区,缺乏物业管理,因此静态管理期间的物资配送任务就落在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肩上。“这些天,凌晨三四点爬楼梯给居民送物资是家常便饭,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休息一二十分钟,新的工作就又来了。”刘翠丽说,除了忙各种繁杂的社区事务,她们还要处理辖区被隔离居民的各种琐事,“我们辛苦点不算什么,只要能守好一个个‘小家’换来‘大家’的安宁,一切都是值得的”。 |
守好“小家”为“大家”
本报记者 夏泽辉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06 打印

- 上一条:他们当上了“编外清洁工”
- 下一条:全力守护老年群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