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他们当上了“编外清洁工”

本报记者 张静怡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06   打印

  9月1日凌晨1点左右,随着最后一箱垃圾清运完毕,马三科和张海星长舒一口气,第一天上岗的他们便连续工作了7个多小时,圆满完成了所有垃圾清理任务。

  马三科和张海星本是两名个体经营者,无意中看到网上发布的临时环卫工人招聘信息,他俩果断报名,经过专业培训正式上岗。

  “我们每天要将所负责小区的生活垃圾进行消杀、清理和转运。”马三科说,一桶垃圾100多斤重,清理一个小区要来回运十几次甚至更多。有时上午8点出发,晚上10点多才能结束工作。接到紧急任务,还要加班到凌晨,“很累,但是很有成就感”。

  为了保证环卫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市环卫处陆续从低风险区域接出近200名环卫工人,统一安排食宿,有序恢复生活垃圾清运处置工作。但由于中、高风险地区的垃圾清运人员需要进行闭环管理,环卫作业人员依旧紧缺。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与众多环卫人员一起并肩作战,让马三科和张海星倍感振奋、信心十足,“我们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都能尽早和家人团聚”。

  张海星还表示,回到家后,他想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段时间,许多党员志愿者在战‘疫’一线为市民服务,我深受鼓舞。我也想成为一名党员,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在任何时刻都能为我们的家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