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陈林道 ![]() 黄河明珠,四季花开 本报记者 杜杰 摄 十年美誉凭实干,竞相出彩在崤函。 9月27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三门峡专场在郑州举行。市委书记刘南昌作主题发布,并与市委副书记、市长范付中,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丁同民,市委常委、秘书长郭鸿勋等,紧扣三门峡实际,热情回答了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的踊跃提问。 “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亲致重要贺信。” “小秦岭治理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典型案例。” “金融扶贫‘卢氏模式’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评为‘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黄金产能占全国的30%,高端铜箔产量占全国的40%,高纯镓产量占全国的27.1%。”“锗、硒、碲、铼、铂、钯等多种稀散金属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12—2016年的年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提升至2017—2021年的年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这十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人均生产总值由4.31万元增加到7.7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7万元增加到2.69万元。” ………… 一个半小时的重磅发布,面对中央、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三门峡写下了“努力实现从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的生动注脚,展现了十年来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见证了三门峡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日益凸显的独特的战略优势和战略地位。 奏强音:资源城蝶变创新城 “创新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唯一出路。”新华社记者李鹏也是三门峡老乡,他说,“市委书记刘南昌在发布会上的详细介绍,让我不禁感叹家乡的巨大变化和亮眼成绩。而成绩背后,三门峡市是如何通过制度部署建设创新型城市?这引起了我的关注。提问时,我就侧重了这方面。” 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撬动重点企业增加研发支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3.9%;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抓手推动重点产业全链条联合研发攻关,已攻克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和生产难题157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已达到595个,独立本科院校正在加快申建;制定实施“1+8”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政策30条”,滚动设立10亿元人才基金,目前已围绕产业所需实施人才项目108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70个、紧缺人才989名;落户院士工作站4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名,何季麟院士主持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何满潮院士领衔的NPR实验室、柴立元院士带领的高纯金属砷制备及砷化物合成技术研究所建成落地…… 一组组亮眼数字、一条条务实举措、一项项丰硕成果引起关注、引发共鸣,令记者们耳目一新,看到了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的雄心壮志、坚强毅力和务实举措。 《河南三门峡:资源型城市创新“蝶变”结“硕果”》《三门峡:十年华丽转身 资源城蝶变创新城》……现场记者们在笔记本电脑上“奋笔疾书”,敲下了一个个醒目标题。李鹏表示将与众多同行一起持续关注三门峡的创新“蝶变”,希望从中挖掘出能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所借鉴的经验。 绘底色:非凡十年硕果累累 随着记者们的踊跃提问,崤函大地践行嘱托,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星”支部创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如画卷般铺展开来…… 坚持自然修复和工程修复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谋划实施总投资2658.5亿元的“十百千万亿”工程;投资40亿元率先在全省建成240公里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形成了“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看天鹅”的美丽画卷,带动沿线80万农民发家致富;通过生态治理,全市黄河湿地面积达到42.75万亩,越冬白天鹅从1988年的12只增加到去年冬季的1.6万只,占全国的2/3以上;实施三门峡水库清淤及泥沙综合利用等工程,每年减少入黄泥沙200万吨,有力保障了黄河安澜。 农村“三有五中心”和城市社区“一有七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每年运转经费分别达20万元、15万元;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03个,203个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29210名农户“绑定”合作社,全市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7%,高于全省平均值7个百分点;2019年以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85个,惠及居民4.82万户,农村户厕改造完成2022年度省定目标的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万元,全市电诈案件数、群众损失数同比下降42.45%、55.5%。 依托厚重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摄影文化城建设,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摄影艺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落地三门峡,创建10个摄影创作研究基地、34个摄影创作研修点;规划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对沿黄90个村全面编制特色发展规划,带动乡村游,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功能。 发布会上,“国家级”“率先”“第一”等一串令人心潮澎湃的字眼,展示了三门峡十年发展的出彩答卷,也折射出三门峡砥砺奋进的十足成色。 向未来:踔厉奋发开拓创新 “通过今天的发布会,我们看到三门峡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文明之城,是一座物华天宝、产业兴旺的工业之城,是一座区位优越、联通四方的活力之城,是一座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天鹅之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平萍主持发布会时说,希望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三门峡,全面讲好三门峡由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的奋斗故事。 与会的很多记者是三门峡“非凡十年”的见证者、记录者,但也有一部分只是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三门峡,他们纷纷赞叹沿黄生态廊道、天鹅湖、三门峡大坝、地坑院等处的高清大图颇为震撼、直击人心。通过发布会,记者们普遍感受到了三门峡由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所取得的硕果,以及沿黄生态发生的深刻变化。他们都对三门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迫切期待解锁三门峡的美丽与魅力,希望将更多“崤函经验”“黄河故事”传递出去…… “十年来,崤函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变迁、革命性变化,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这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委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刘南昌表示,三门峡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殷殷嘱托,深入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全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城市千帆竞,唯创新者胜。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新驱动,我们坚信,三门峡明天一定更美好! |
出彩崤函 风华正茂
——“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三门峡专场侧记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28 打印

- 上一条:崤函十年 精彩蝶变
- 下一条:扬帆蝶变路 出彩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