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3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 > 正文

古树长歌 | 嵩山脚下古道边,七棵栎树跨越千年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10   打印

  古树下,人们总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候。

  在树龄超过1500年的橿子栎树旁,65岁的雷爱妞说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童年时光。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夏天在这些大树底下玩,那时候我才五六岁,经常在这里爬树、荡秋千、捉知了,一玩就是一晌午,这里可凉快了”,雷爱妞抬头看着山坡上的千年橿子栎,忍不住笑了起来,“那棵斜着长的树,很容易就爬上去,我们还能爬到最粗的那棵树上,还有那棵树干空了的树,我们女孩都不敢靠近,说是树洞里面有蛇。”

 

  △“空了心”的栎树

  雷爱妞是嵩山脚下的雷家沟村人,她小时候新奇又害怕的那棵“空了心”的栎树,如今依然枝叶茂盛。它的树干倾斜着,上面的树皮早已剥落,下面的树皮不仅输送着养分,也支撑着整棵树的重量,让每个见到它的人都忍不住赞叹古树生命的顽强。

  “这么多年,再看这些树,好像也没啥变化”,雷爱妞说。

  山坡下的雷家沟村,和这些古树一样古老,却正在日新月异变化着。

图片

  △山坡上的橿子栎

  轘(huán)辕关旁的千年古村

  跟我们聊天时,雷爱妞正坐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休息。她身旁的道路被村里命名为“橿山路”

  雷爱妞家里养了20多只羊,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赶着羊群在山里转悠,这位嵩山脚下的“牧羊女”对于山上的橿子栎,再熟悉不过,“这座山坡上有4棵,下面路边还有2棵,再往下,在我们村子里的湖边上还有一棵,总共是7棵古树。”

 

  △粗壮的橿子栎

  这七棵树,有的粗壮挺拔,撑起一片天空,有的似藤蔓一样蜿蜒曲折,枝干将要擦着地皮;有的树干一大半树皮已经剥落,却依然枝繁叶茂,有的树干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树瘤,默默铭记着千百年的雨雪风霜。

  它们像北斗七星般长在嵩山脚下的雷家沟里,承载着雷家沟村一代代人的童年时光,也成了这座千年古村落的时光见证者。

图片

  △繁茂的枝叶

  雷家沟村的“童年”时光,要从“雷”说起。相传,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名雷,雷公被封于方山(即今天的嵩山)。其后裔子孙以及部族人遂以国为姓氏,复姓方雷氏,方雷氏的后裔子孙,后省文简化分衍为两支,称雷氏、方氏。“我们这里是中华雷姓起源地,2019年,华夏雷氏宗亲在我们村里建了雷氏宗祠”,雷宏凯说,“这些年不断有来自各地的雷氏后人回到这里,认祖归宗,也让雷家沟的名气越来越大。”

  雷宏凯是雷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他所说的雷氏宗祠就在4棵古橿子栎树聚集的山坡对面。雷氏后人回乡时看到的这些古树,与先辈从嵩山脚下走出时回望的古树,是同一棵。

图片

  △古树绿荫如巨伞

  这些雷氏先辈从嵩山脚下走向平原地带时,一定会经过一座古老的关口——轘辕关

  “古轘辕关就在我们村旁边,山路险阻,曾经是洛阳八关之一”,雷宏凯说,“经此关通往豫东、豫南的官道就从我们村经过”。

  这座早在周朝就已经有名气的古关口,曾出现在曹植的赋中,也曾出现在梅尧臣的诗中,还是秦王李世民大战王世充的主要战场,电影《少林寺》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无数文人武将行走在轘辕古道时,会抬头看看路旁的那几棵粗壮的橿子栎树吗?

 

  △古树撑起一片天空

  古树喝上自来水

  从雷家沟出去的孩子们回家时,一定会上山去看看它们。

  “这里有他们的记忆,村里的人谁没有在树下玩过?”雷宏凯说,“他们见这些树长得好,都很高兴,还专门对我说村里把这些树保护好,真是一件好事。”

  △为古树做支撑

  说到保护,雷宏凯的声调也提高了几分,“你们看到树边那些自来水龙头了吗,那都是专门为这些古树准备的”。

  据雷宏凯介绍,村里有专人对古树进行巡查,日常工作主要是观察树木的长势,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到了初冬和春天,山上缺水,将水龙头打开,就能给古树浇水了。

图片

  △布满树瘤的橿子栎

  7棵橿子栎,长势各不同,也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措施。

  对于路旁的那棵布满树瘤的橿子栎,古树保护专家、登封市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科靳红军表示,“这棵树瘤的形成是由于根系出问题造成的养分凝聚,养树先养根,只要把根养好,树的长势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对于山坡上那棵只剩树皮的树,靳红军也让我们放心,“树活一张皮,这棵古树前些年在地下做了防止水土流失及复壮措施,做好支撑和日常养护就没事。”

图片

  △橿子栎生机盎然

  “我们雷家沟是国家森林乡村、河南省传统村落,也是郑州市美丽乡村,这几年,村里开发绘画写生、休闲农场、乡村休闲旅游等项目,这些古树,不仅是宝贵的森林资源,也是旅游资源,更是留住乡愁的活文物”,保护好古树,雷宏凯心里不仅有生态账,也有经济账。

  嵩山脚下,曾经的轘辕古道,已经被乡村旅游公路所取代,千年古村落里,村民建起了白墙灰瓦的民宿,这些古老的栎树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自然底蕴,成为雷家沟一张独特而厚重的文化名片。

图片

  △枝干伸向远方

  在亿万年地质构造形成的嵩山脚下,千年栎树的年轮,也不过是时光长河中一圈纤细的涟漪。站在古树下,看着白云从一座座山峰上飘过,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雷爱妞小时候在树下嬉戏的欢笑声。这是人们的童年,短暂却璀璨,却一直被古树记着。

图片

  △茂密的树冠

 

  我们在这儿

  雷家沟村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少林街道

  往期推荐

  / REVIEW

  古树长歌 | 生于斯,守于斯:一棵古侧柏的终身岗位

 

  古树长歌 | 600岁古槐身藏弹痕 系英雄八十年“心跳”不息

图片

  古树长歌 | 校园里的碧血槐:藏过英雄事,今栖书香气

图片

  「编者按

  “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守护自然与文明的珍贵遗产指明方向。

  2025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部我国首部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行政法规,以法律的坚实臂膀,为“绿色国宝”筑起全方位守护屏障。每一棵古树都是活着的历史典籍,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文化根脉,延续文明薪火。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训,在郑州这片热土上化作跨越时空的生命交响。从阡陌交错的农耕时代到钢筋森林的现代都市,郑州的古树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忠实地记录着城市版图的沧桑巨变。

  中原网推出“古树长歌·根脉中国——寻访郑州古树”大型系列策划报道。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郑州的古树,就像去见一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探寻它们所蕴含的岁月故事。

图片

  全城寻树

 

  您家巷口可有会讲故事的百岁树翁?

  一棵古树,一段往事,一腔乡愁

  如您有古树线索可与我们联系

  我们一起守护城市年轮

 

 

  策划 | 张新彬

  统筹 | 辛晓青

  执行 | 赵宁 禹亚楠

  撰文 | 袁连贺

  摄影 | 袁连贺

  视频 | 杨飞

  编辑 | 王淑

  校对 | 李小辉

  设计 | 张雪宁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