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延洼村有几十号人常年在外地搞管道、钢结构安装,我们想成立安装公司。”“七里村有水有湿地,发展苗圃搞绿化工程有优势,我们想成立一个绿化公司。”“产业集聚区应该牵头成立一个工程服务公司,好办理各种资质,各村成立分公司,便于管理,便于对外接工程。”8月5日,陕州区产业集聚区召开“一村一企”座谈会,“一村一企”的话题立即在失地村村干部中间炸开了锅。
老百姓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可失去土地怎么办?陕州区产业集聚区通过梳理各村优势,拿出“一村一企”工作方案,指导8个失地村成立相应的公司,参与园区建设,让失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观音堂镇大延洼村、界岩村、七里村、韩岩村、阳洼村等失地村的村干部认为,产业集聚区提出的“一村一企”工作思路,站位高、接地气,是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的。
去年以来,陕州区产业集聚区抢抓全市城乡一体化和陕州区建设观音堂镇副中心城区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步伐,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产业新城,产业集聚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环评获得相关资质;给排水系统建成投用;道路成网,园区成型;入园企业从11家发展到现在31家。新签约的4家企业很快就要开工建设,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失地农民,为失地农民找活干,受到失地农民朋友的欢迎。
为了抓好“一村一企”这项工作,该产业集聚区一是解放思想,层层发动失地农民从种地的生存模式走出来,通过办公司实现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转型发展。二是加强培训,主要是业务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为办好公司打基础。三是成立大学科技园,聘请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等高端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加强园区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园区增添发展后劲。四是产业集聚区和观音堂镇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协调培训、管理、服务、运行等方面工作。
“下一轮集中上项目就在眼前,需要干的工程很多,土建工程、管道安装、园林绿化等,这些工程其他企业能干,失地农民为何不能干?”陕州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负责人说,“我们要树立园区、企业、村民‘一家亲’的工作理念,要让失地农民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 编辑:yll ) |
“一村一企”“一家亲”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8-12 打印

- 上一条:郜龙蛟:回乡只为报乡亲
- 下一条:我市开展市直单位公务接待费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