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3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郜龙蛟:回乡只为报乡亲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8-12   打印
农民在天沣中药材种植基地采摘红花

郜龙蛟在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上授课
  三年前,郜龙蛟主动放弃南京的优裕生活,回到家乡——渑池县天池镇东天池村,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在外闯荡多年积累的经验,种起了中药材,办起了天沣科技公司。三年来,他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流转土地5000亩,带动天池及周边乡镇群众发展中药材2万余亩,帮助贫困人口通过中药材种植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8月10日,记者来到天沣公司,正赶上渑池县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在这里举行。郜龙蛟面对台下的残疾人、残疾人家属,讲课时掷地有声:“我要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踏上致富路。”
  
  郜龙蛟出生在东天池村一个贫困农家,1993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两家医院工作,之后下海,在外做起了药品生意。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郜龙蛟在江苏南京扎下了根,不但有高收入的职业,而且有了幸福的家庭。然而,光鲜亮丽的白领生活并没有给郜龙蛟带来精神上的欢愉。他说,闲暇下来,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邻,让他心里始终静不下来。
  
  经过一番思索,2013年8月,郜龙蛟回到生养他的东天池村。
  
  回乡后,郜龙蛟历经数月筹备、规划,倾注所有积蓄,购置大型农机,流转土地5000亩,种植丹参、白术、黄芩、红花等中药材4400亩,中药材育苗600亩,组建渑池县龙耀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800余农户标准化种植高效中药材近2万亩。
  
  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现在,我把流转的土地分成多个单元,分给农户承包。承包者除拿到每月2000元至3500元的工资外,还可以拿到公司每亩中药材纯利润的一半分红。如果按每亩3000元至4000元利润算,一半的利润也就是1500元至2000元。如果一个人承包10亩地,加上他每年的工资收入,全年收入可达到6万元左右。”郜龙蛟说,“现在,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冬天,分拣、加工;春天、秋天,种植、采挖;夏天,采摘红花、除草、灭虫、灌溉。用工分季节工和长期工。夏天用工每天能达到1000多人,最多时支付工人工资每天4万多元。长期工,每人每天70元工资,壮年劳力可以拿到120元至130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郜龙蛟致富不忘社会,努力履行社会责任。据渑池县农业局副局长郑平伟介绍,今年天沣公司先后与天池镇的石泉、杜村沟、南涧、陈沟、藕池,果园乡的东安头村6个贫困村签订了精准扶贫协议。在协议中,天沣公司对残疾人免费提供中药材种苗,全程免费技术指导,并以高于市场10%至20%的价格回收产品;对普通农户按成本价供应中药材种子、种苗,全程免费技术指导,并以高于市场5%至10%的价格回收产品。
  
  这几年,郜龙蛟刚开始创业,手头并不宽裕,却先后拿出300多万元,用于铺设村内道路、架桥,修建水利设施。去年,他出资140万元,为渑池县5个乡镇的部分农户捐助代缴了农业保险费。今年,他又从自己投资800多万元建设的两套水利灌溉系统中,拨出其中一套无偿让群众使用,每户只收取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费。
  
  郜龙蛟说,眼下最紧要的工作,是做好所签扶贫村的产业扶贫培训和政策宣传,以帮助他们尽快尽早脱贫致富。
  
  记者感言
  
  放弃都市生活回乡创业,三年后成了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大户。郜龙蛟通过产业扶贫,为当下日益紧迫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扶贫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多方力量参与。产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搞规模经济,实行龙头带动,对于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期待社会各方力量都行动起来,期待更多能人像郜龙蛟一样在农村进行产业扶贫,各方力量汇聚,定能加快脱贫攻坚的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 编辑:y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