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3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张治军:百炼成钢 不忘初心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8-10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刘晨宁)参军十载,他刻苦训练、忠诚英勇,屡受表彰嘉奖;转业近20年,他一片丹心、恪尽职守,赢得赞誉无数。“参军入伍、扛枪站岗,成为一名保卫首都的武警战士,是我这辈子最光荣的事情!”今年46岁的张治军是三门峡市渑池县法院司法警察大队负责人,在他看来,10年的军旅生涯是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1989年3月,18岁的张治军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我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我的两个堂哥都当过兵,而且打小父母就给我讲杨家将、岳飞的英雄故事,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我一心想做个军人。当知道自己即将成为武警,而且还要到首都北京去的时候,心里那个激动劲儿,现在都忘不了!”张治军说,当年在飞驰的列车上,他这个从未走出过渑池的农村娃写下了新兵的第一篇日记:“我是一个平凡的人,现在当了兵,希望能在部队的大家庭里磨炼成钢,成为一个更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
 
  进入新兵连后,因为身材瘦小,张治军在训练中一度十分吃力,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训练,并偷偷给自己加训,为了踢好正步,他曾跪在地上练习压平脚背。“我这人有股子倔劲,相信笨鸟先飞,不能因为自己的劣势拖大家后腿。”张治军笑着说。
  当年冬天,张治军服从连队调遣,来到京郊一处特殊勤务点,除了训练、执勤外,内勤的任务也分配给了他。“北京的冬天太冷了,很多南方的小战士都受不了,我有责任让大家吃饱吃好,暖暖和和地训练、站岗。”因此,张治军在不耽误训练和执勤的情况下,每天冒着严寒骑车15公里到菜市场买菜,给大家科学搭配、补充能量。看到张治军连轴转太辛苦,班长想把他的夜哨取消了,但张治军坚称自己是新兵,应该多上哨,把休息的时间让给即将退伍的老兵。因训练刻苦、团结战友、甘心奉献,当年年底,张治军获得了该勤务点唯一的新兵嘉奖和“首都卫士”荣誉称号。随后,在班长、排长的鼓励和推荐下,张治军担任连队的军械员兼文书,他不仅很快厘清了枯燥繁重的新工作,把各个事项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也不放松军事训练和执勤。1990年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总队评为年度优秀军械员。
 
  1991年,张治军被提拔为班长,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考上军校。“上军校是我的梦想,虽然知道很难,但我想拼尽全力试试。”张治军回忆,当时要先经过层层预选,然后才能报名参加为期4天的文化和军事全面考试。因为平时对自己严格要求,张治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军校,两年后以全优的成绩顺利毕业。“因为成绩好,当时学校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留下任教,但我更想到一线去,发挥自己所学的一切。”张治军说。
 
  军校毕业后,张治军被调往所在支队最偏远的勤务点任排长,1994年又被调往支队后勤处任副连职战勤参谋。在计算机和打印机尚未普及的年代,大量的数据统计、会议纪要、材料计划都要靠手写,张治军没有丝毫抱怨,认真工整地记录或誊写每一份过手的文件。1995年底,张治军被机关评为优秀干部,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张治军表示:“在部队,我有幸参与了北京亚运会、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建国50周年国庆大阅兵以及多次全国‘两会’的安保执勤。每次执行任务时我就想,不论能当多长时间兵,不论以后干啥工作,我都要好好干!”
 
  1999年,张治军转业回到渑池县法院工作,为了尽快适应,他主动要求从最普通的书记员做起。“隔行如隔山,来到法院,我又成了‘新兵’,一切还要脚踏实地从头学。”凭借谦虚踏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他写庭审记录越来越快速、准确、熟练,没过多久,在全院组织的书记员比武中,张治军拔得头筹。
 
  2002年,张治军被调到法警大队并派驻执行局执行案件,肩负起执行员和法警的双重任务,一干就是15年。有一年,连霍高速渑池段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经判决,肇事车辆上的3名被告要赔偿原告16.8万元。案件生效后,因被执行人情况复杂,张治军辗转4个城市6家单位,共计行程8000余公里,终于将赔款悉数交给原告,原告含泪送去“秉公执法情系百姓”的锦旗。而这不过是张治军成功执行的大大小小数百起案件中的一件。15年间,他先后荣获省级青年岗位能手、全省优秀司法警察、“永远的兵”河南省第六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称号及省五一劳动奖章……
 
  张治军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无论当武警还是做法警,我时刻都没忘记祖国和人民赋予我的使命,朴实执着、忠诚坚毅的军人作风一直影响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依旧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