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长期以来,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原大地上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戏曲类型,诞生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百余年来,在三门峡市湖滨区就流行着这样一种形式活泼、传唱广泛的戏曲类型——眉户戏。
每逢过年,极具地域特点的眉户戏就会在湖滨区许多村落唱响,大伙搬着自家的小凳子,围坐在简易的舞台周围,近距离听眉户戏演员唱出或熟悉或新颖的曲调。在唱念做打间,过年的欢快气氛弥漫在整个村子里。
“我从小就听村里的老人们传唱眉户戏,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眉户戏的曲调,也就开始四处向老师们请教,学唱眉户戏。”1月18日,家住湖滨区交口乡侯家沟村的侯邦朝一提起眉户戏,年逾七旬的他眼神中立刻闪烁起戏剧演员的那种“灵动光芒”。作为湖滨区眉户戏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侯邦朝回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自己有关过年的记忆总是与眉户戏交织在一起。“一场接一场、一天接一天的唱眉户,这是啥时候?不用说,一准就是过年了!”侯邦朝说。
记者从我市文化部门了解到,眉户戏是陕西省主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眉户戏盛行于关中,在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眉户戏发源于何地,尚无文献可考。有说法称眉户戏源出眉县、户县,故称“眉户”,后历经长时间的演变,眉户曲在陕西省华阴市和华县一带逐步发展为风格较为统一的眉户戏。
据湖滨区多位眉户戏民间艺人介绍,眉户戏剧目丰富,行当齐全,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涵盖了剧中全部角色的性别、年龄和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眉户戏的演唱形式分为两种,一种仍保留地摊演唱的曲艺形式,其唱本多系折子戏,很少念白;另一种是舞台演出形式,在湖滨区传唱广泛的剧目有《张良卖布》等传统剧目,演出时有念白、有唱、有表演动作。发展至今,湖滨区眉户戏在演出时常常以板胡、二胡、锣、鼓、镲、电子琴等器乐进行伴奏,相比以前,演出效果有了较大提升。
“从方言习惯和传承性上来看,湖滨区将‘眉户’多发音为‘迷胡’,除一些传唱范围广泛的传统剧目外,湖滨区范围内的眉户戏具有鲜明的本地特点。”湖滨区文化馆常务副馆长沙鸿山说。据了解,我市各县(市)、区均有民间艺人传唱眉户戏,而湖滨区眉户戏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开始以本地方言作为戏词的发音基础,因此,湖滨区的眉户戏与灵宝市、卢氏县等地流行的眉户戏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有许多不同之处。“经过前些年的普查,在湖滨区高庙乡大安村、位家沟村以及交口乡的侯家沟村等地,均有演出经验丰富的眉户戏民间艺人。”沙鸿山说。
“过年期间,我们经常演唱《裱花》《十月花》《五更鸟》等节奏明快的传统剧目,这些剧目传唱时间较长,在交口乡的许多村子里,大人小孩都能像模像样地唱上两句。”侯邦朝说。侯邦朝所在的侯家沟村过年期间有一项老传统——农历正月初三那天,村里要搭台唱戏,其中唱的最多的就是眉户戏。因为眉户戏表演在湖滨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一到正月,眉户戏民间艺人往往比平日更加忙碌,周边不少村子都会邀请他们去唱上一场。“再有20多天就要过年了,最近我要将几个老搭档召集在一起,熟悉熟悉老曲子,再排练一下新剧目,争取在农历正月初三那天给大家奉献一场新的表演。”侯邦朝满怀信心地说。
在采访中,湖滨区眉户戏表演形式灵活、唱词与时俱进的特点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人老心红永向前,十九大精神来宣传……”这是侯家沟村一位姓水的眉户戏编剧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配合传统眉户戏唱腔创编的新唱词。“张良出门喜洋洋,改革开放新气象;自从实行承包制,家家户户粮满仓……”在他的笔下,传统眉户戏曲目《张良卖布》被改编成歌颂改革开放政策的《新张良卖布》。在近年的脱贫攻坚战中,宣传村里“能人”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新眉户戏小段也很受群众欢迎。
近年,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尊老爱幼、美丽乡村建设等主题,湖滨区眉户戏民间艺人总能自发创编新词进行传唱。不少民间艺人表示,古老的湖滨区眉户戏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长久地受欢迎,正是因为其具备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的特点。“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我每天通过报纸、电视了解新思想新政策,写出了许多关于中国梦题材的戏词。今年过年期间,这些新眉户戏就将与大家见面了。”湖滨区交口乡的一位眉户戏编剧说。(记者 徐小龙 )
![]()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 |
“寻访地方特色春节民俗”系列报道之二
【网络媒体走转改】老调调”唱出新味道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1-24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