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小龙 通讯员 张峰 ![]() 研究人员对空首布币文潜心释读 刘恒 摄 ![]() 《三门峡丰阳村春秋空首布窖藏》与《崤函遗珍品鉴》两部图书 资料图 ![]() 币文为“宝”字的空首布 赵昂 摄 “大千世界中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次偶然发现,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时光回溯到2018年的夏天,在三门峡陕州区西张村镇丰阳村,当一处春秋时期的空首布窖藏,穿越两千余载时光重现于世时,用这句话来形容学术界、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欣喜之情,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在这批空首布被发现的第二天,它们便从丰阳村,来到了三门峡市博物馆。 此后的4年多时间,是围绕这批空首布潜心研究、孜孜以求的一段奋斗时光。 鉴于这批先秦货币的重要学术价值,三门峡市博物馆自接收之初,便成立研究团队,将对其研究列入重点工作计划。2021年,该馆发表初步研究成果《三门峡市陕州区丰阳村春秋空首布窖藏整理简报》,其后,又经过进一步甄别、梳理和研判,于2022年编写完成了《三门峡丰阳村春秋空首布窖藏》一书。 4月26日,在全市上下积极抢抓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重大机遇之际,随着“古泉新声——三门峡春秋空首布窖藏成果展”(学界常将古钱币称为古泉)在市博物馆正式开展,当年轰动一时的重要发现,终于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与此同时,该馆最新出版的《三门峡丰阳村春秋空首布窖藏》与《崤函遗珍品鉴》两部科研成果一同发布;刚完成的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也与大家首次见面。 让我们一同走进市博物馆,近距离分享这些来自三门峡文博界的新成果! 一、“古泉新声”成果展 一项连通古今崤函、情系大众关切的研究成果 “该窖藏出土的空首布,是春秋时期的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共504枚。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良,币文之丰富,是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中难得的精品。这一重要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空首布的铸行流通区域、货币制度、货币文字和商业贸易等诸多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三门峡丰阳村春秋空首布窖藏》一书的序言中,文博界知名专家——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研究馆员张得水这样评价。该书为16开,共424页,采用全彩印形式,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其中很多研究成果为首次公开发表。 “这处空首布窖藏之所以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重要原因之一是该窖藏为三门峡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空首布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处窖藏,504枚空首布被盛装在一件陶鬲内,保存状况较好,除自然形成的铜锈外,绝大多数空首布上的币文清晰可辨。”市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李书谦介绍。 那么,什么是空首布呢?在参观“古泉新声——三门峡春秋空首布窖藏成果展”和浏览《三门峡丰阳村春秋空首布窖藏》一书时,记者了解到,空首布是春秋战国时期,在周王畿之内和晋、郑、卫、韩等国流通的一种金属货币。其外形像一把铲子,故也被称为铲币。根据学者的研究,空首布是由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钱”演变而来,按肩部、足部、裆部的形体特征,分为平肩弧足空首布、耸肩尖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除此之外,还有极少数原始布和早期空首大布。 当观展的脚步来到“古泉新声——三门峡春秋空首布窖藏成果展”的第三单元“货出陕塬”时,那段横亘两千余载、连通历史与现实的研究成果,便生动地跃然眼前—— ●这是一次来自丰阳村的惊世发现 2018年7月,陕州区西张村镇丰阳村东桃山沟内的水利项目工地上,一处春秋时期的空首布窖藏被发现。这一重要发现,很快引发了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三门峡市、河南省和国家级媒体先后对这次发现进行播报,这些报道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社会公众对这次发现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据了解,空首布的出土地丰阳村一带,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春秋战国时期崤函古道与晋楚古道的交会地带,也是当时的一条重要商贸通道,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这是一次关乎崤函珍宝的整理与研究 当时,市博物馆组织工作人员迅速对空首布进行了清点、建档和初步清理。随后,又完成了对这批空首布的分类、包装、入库等工作。 在504枚空首布当中,完整币有434枚,残币70枚,整体保存状况较好。为便于对这批空首布进行深入研究,工作人员根据分类,挑选出币文位置和字形不同的空首布样本若干枚制作出了拓片,并对样本进行细致测量和拍摄。 根据市博物馆的研究,这批空首布属于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币身为长銎,平肩,弧足。币身四周有郭(指古钱币四周突出的部分),币的正面和背面均有三道凸起的平行竖纹。整币的重量在22克—36.5克。 研究人员根据这批空首布的形制、大小、币文以及盛放空首布陶鬲的器型特征,推断空首布的埋藏时间应在春秋晚期。 ●这是一项内容丰富的币文研究成果 记者从市博物馆了解到,这批空首布绝大多数都铸有币文,504枚中,铸有币文的达452枚,约占总数的90%。币文多达93种,文字以一个字居多,少数为两个字,另有“一字多音”合文式币文,没有两面铸文的现象。 这批空首布的币文不仅种类多,而且内容丰富,字体有甲骨文和金文,同一个字也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币文内容涉及数字、干支、地名、名物及合文五类。 其中,以“纪数字类”为例,该窖藏发现的空首布有“二”“五”“六”“七”“八”共5种28枚;以“纪地名类”为例,这批空首布中共发现“土”“智”“羊”“高”“古”“我”“为”等地名类币文28种,总量达227枚。从已释读的地名看,除周王畿铸造的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晋、郑、卫、宋等国铸造。 据了解,对于币文的研究,在上述展览和图书中,市博物馆还特意将暂未释读的空首布列为“待考类”,共有18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币文字迹不清晰而无法辨识;另一种是币文清晰,但目前暂未释读出来。“期待学术界的同仁和社会公众,能够与我们一起交流探讨,对尚未释读的这些币文,早日给出‘答案’,以飨公众。”李书谦表示。 二、《崤函遗珍品鉴》 一部优中选优、集聚“镇馆之宝”的文博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一论述对文旅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古至今,三门峡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珍贵文物都有哪些?” “市博物馆作为综合性博物馆,其中的‘镇馆之宝’是什么?这些文物背后,又镌刻着怎样的崤函历史故事?” …… 多年来,来往三门峡的四海宾朋和一代代崤函儿女,在参观领略内涵丰富的三门峡历史文化时,都曾或多或少地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如今,随着《崤函遗珍品鉴》一书的出版发行,上述问题有了更加确切的答案。 三门峡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绕城而过,崤函古道贯穿东西,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孕育出了种类繁多、富含价值的文化资源。 作为能够见证三门峡地区文明进程的重要实物资料,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就具有时代跨度大、种类齐全、数量较多等特点,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此前,就有专家表示,市博物馆在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研究、展览、传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带举足轻重的文化窗口。 据了解,市博物馆此次推出的《崤函遗珍品鉴》一书,从3年前便开始筹备编写,先后对馆藏文物多次甄别和梳理,精选出186件(套)文物珍品,推出了《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一书。在此基础上,又经过多轮的优中选优,从中精选出了20件(套)三门峡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精品文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层解读,阐述了文物所处历史时期三门峡地区的社会人文风貌,平均单件(套)文物的研究成果达1.6万字。全书兼顾学术性和科普性,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再辅以整体与细节并重的大量精美图鉴,共同完成了这部16开、共420页、全彩印的《崤函遗珍品鉴》。 文博界知名专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中国文物报社原总编辑曹兵武评价该书时说:“这本《崤函遗珍品鉴》的编辑和出版,是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珍品的又一次呈现,相信可以对大家比较全面地了解三门峡的历史及其文物品类、特色等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点睛作用。” 作为《崤函遗珍品鉴》与《三门峡丰阳村春秋空首布窖藏》两部图书的编委会主任,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毋慧芳表示:“以本次展览开展和图书发布为契机,三门峡文旅人要积极抢抓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重大机遇,牢记重托、乘势而上、应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好历史文脉的守护者、文化基因的传承者、中华文明的弘扬者,为三门峡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和省际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贡献出文旅人的智慧和力量。” 三、三门峡市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 一场刷新感官体验、沉浸式的文化之旅 4月26日,市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一经亮相,便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人们的热切关注。 据了解,此次数字化成果展示是市博物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建设成果的直观体现。该项目自2022年12月开始实施,主要包含“珍贵文物数字化信息采集”“智慧博物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数字化成果展示与利用”三个方面,提升了该馆文物科技保护、智慧化管理和智慧服务的水平。 其中“文物数字化信息采集”主要包含110件三维数据、300件二维数据以及展厅全景数字化采集;“智慧博物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则主要是文物藏品管理系统、文物数字资源可视化系统、参观预约核销系统以及微信公众号的升级改造等。 “数字化成果展示与利用”是广大观展群众关注的重点。其中,“三门峡古代文明历程”互动投影系统,创新采用投影互动及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展示手段,将三门峡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关键节点等进行了全面展现。 “三门峡黄河文化遗珍”魔墙互动系统,则是采用高清液晶屏幕拼接技术,打造“数字化+博物馆”的全新观展模式。观众们只需在屏幕前以各种手势交互,3D数字化的文物模型、文物图像等内容便可以任意直观地放大、缩小,或720°全方位无死角观赏,体验玩转“指尖上的崤函珍宝”。同时,该部分还设置“茶人茶事”和“弘农陶泓”两个多媒体板块内容,使观众深入了解唐宋时期人们的饮茶习俗,以及弘农砚瓦在中国砚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物精粹”部分主要采用了3台智能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展柜,选取9件馆藏精品文物,依托研究成果,通过3D动画、视频、高清图像、三维动态展示等新颖表现形式,全方位展示文物信息,真正做到使文物“活”起来,让文物开口“说话”。 基本陈列及临展全景数字化展示部分,则是将该馆基本陈列“崤函古韵——三门峡古代文明展”和临时展览设计制作成“博物馆云展览网上数字展厅”,方便大家线上观展。 此外,市博物馆数字化展览,还包括“博物馆智慧语音导览系统”,综合来看,这些全新的珍贵文物数字化成果展示,将带给观众们一场全新沉浸式的崤函历史文化之旅。 |
古泉沉睡两千载 一醒新声惊崤函
——“古泉新声——三门峡春秋空首布窖藏成果展”开展暨三门峡市博物馆最新科研成果发布活动侧记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4-27 打印

- 上一条:“三门峡有‘四奇’ 代表着两个时代”
- 下一条:市政府召开第6次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