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政策100问(十)
发布日期:2018-01-08 10:53:12
我国的扶贫政策有哪些呢?小编今天继续为您整理刊发,不断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加快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希望与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
55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时间及补助标准是什么?
贫困村根据解决产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管理的需要,确定培训时间、培训次数和培训预算,培训预算最多不超过1.5万元,最少不低于0.5万元。培训资金主要用于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授课和指导费用、交通费用、食宿费用、教材费用等。
56什么是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
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是对贫困村的两委班子、合作社负责人等有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意愿的人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内容以宣讲国家政策、开阔学员视野、激发创业激情为主。
57产业扶持脱贫有哪些内容?
产业扶贫主要有扶贫小额信贷、科技扶贫、产业化贴息、到户增收、贫困村互助资金等项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确定具体模式。
(1)直接帮扶模式。对有劳动力、有土地,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对象,有意愿发展脱贫产业的,给予一定额度资金帮扶,具体额度和方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
(2)托管帮扶模式。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力导致无法转移就业的贫困户,采取经营性托管、承包式托管、租赁式托管等方式,将土地等生产要素托管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各地采取财政贴息和保险补贴等方式,对承接托管的经营主体给予支持。
(3)合作帮扶模式。支持以贫困村为单位组建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享受的到户增收补贴、小额贷款等资金进社入股。对专业合作社实施的产业扶持脱贫项目,项目扶贫资金的50%作为贫困户货币出资,50%由专业合作社社员集体持有;所形成收益的50%分红给贫困户,50%归专业合作社社员集体所有。对社员达到50户以上、贫困户社员比例不低于20%、运转良好的合作社,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4)社会帮扶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院所、学校等社会力量,与贫困村合作发展产业,采取“单位+农户”、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订购农产品、提供技术培训、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吸纳贫困人口达到一定比例、符合信贷条件的社会力量给予信贷支持,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贴息补助。对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政策,可用于贫困户参与或对贫困户脱贫带动作用突出的经营主体。
(5)股份帮扶模式。鼓励探索将脱贫对象的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或对参与股份合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项目资金补助,补助资金以现金入股,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各地对吸纳贫困户入股的企业,通过购买收益保证保险等方式,保障贫困户现金股份按照不低于银行基准利率的标准享受保底分红。
(6)资产收益模式。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林权确权颁证,支持贫困户通过租赁、委托经营等形式获取资产性收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除重点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外,其他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财政资金或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形成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渠道。对贫困户为房屋租赁或者委托经营进行改造的、用宅基地与资方合作建房的,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和财力,统筹相关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7)代种代养帮扶模式。对采用借母还犊、寄养付酬、反租倒包等模式带动贫困户的企业和专业大户,在品种引进和改良、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方面给予项目支持。各地利用现有政策,统筹相关资金对贫困户圈舍建设给予补助,补贴标准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58什么是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
产业化扶贫贷款贴息项目就是对扶贫带贫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贷款利率3%的贴息。扶持的范围包括5大类:(1)以畜禽、粮油、果蔬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2)以设施农业、畜牧业、中药材、林业和水产业等为主的特色种植养殖项目;(3)以开发贫困地区优势资源为主的旅游、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项目;(4)以吸纳贫困地区劳动力务工就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5)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项目和结对帮扶贫困村增收致富项目。
![]() 59产业扶贫贷款贴息项目如何申报?
项目申报需要提供项目申报书、河南省产业扶贫贷款贴息项目标准文本、河南省产业扶贫贷款贴息项目备案汇总表等。项目申报中具体要求有:(1)项目的建设内容(贷款用途)与上报备案的项目一致;(2)项目的申报资料真实完整、审批程序规范;(3)项目单位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紧密,确保贫困户受益;(4)项目单位诚实守信,无不良信用记录。
60什么是科技扶贫项目?
![]() 科技扶贫项目是指对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等市场经营主体进行资金扶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改良和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优势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科技扶贫项目建设以贫困村为项目核心区,根据项目建设内容确定财政扶贫资金投资额度,一般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不高于70万元,面上县为20-3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购买优良品种、引进实用技术、开展宣传培训、建设必要的生产性基础设施,聘请省内经验丰富的专家现场指导、示范操作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