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我看到了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联网车轮滚滚;高铁飞架联网成片,横贯东西纵贯南北;民用航空飞速发展,从1978年全国旅客吞吐量232万人次,到2017年达到11.48亿人次,真正实现了历史飞越,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难以想象的便利、快捷。
我也亲身见证了这一巨变。
1973年,我在灵宝一中读书,那时我的同桌是从北京来的,我问他坐没坐过飞机,他说坐过。在那个年代,同学生长在大都市,乘坐过航空工具。然而,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除了坐过汽车、火车外,连飞机长什么样都没见过,更别提坐飞机了。
一石激起心中的涟漪。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飞天梦”。
1976年参加工作,我从黄河岸边到东北出差。从沈阳回哈尔滨时,我鬼使神差地走进了民航售票处。那时我刚21岁,只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学徒工,但我特别想“飞”到哈尔滨。但当年坐飞机是严格管控和限制的: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同时还要得到领导的批准,单位还要给民航开具介绍信……而我什么也没有,但我依然填写了一份“定单”,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个“飞天梦”未能达成。但我始终保留着这份”民航机票定座单“,它成为我心里的一个念想。1985年夏天,因工作需要,我和单位领导共4人从郑州到北京出差,第一次乘坐民航飞机。那架飞机机型为“安—24”,又老又旧(仅能坐20多人),从登机起飞到四轮落地,脑瓜始终“嗡嗡”乱响,但那毕竟是“第一次”,也算圆了一回“飞天梦”。
改革开放,让古老的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庆幸的是,我们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代!从1996年起,我尝到了航空给人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感受到了航空使人的眼界和胸襟变得开阔,并越来越多地利用飞机出行。从古都西安到山城重庆,从春城昆明到海南三亚,从北国滨海大连到南国花城广州,从神秘的雪域高原拉萨到风雪弥漫的乌鲁木齐地窝堡……可以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飞过了祖国最主要的航空枢纽,乘坐的机型也从落后的安—24到先进时尚的波音737、757,空客33O、380,从狭小空间的苏制老机,到宽敞通透的大型客机。2010年1月9日,为了弥补30多年前的“遗憾”,我又从北京专程飞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了却一个久违的心愿。进入新世纪,中国人的出行更加便利,退休之后我移居北京,没想到不远处便是“第一国门”——从我居住的小区乘公交车“空港5路”便可直达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这使我随时可以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2016年至今,我的足迹也不再止于国内,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到莫斯科多莫杰多沃,从德国柏林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从中国北京到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从太平洋此岸到印度洋彼岸……真的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转眼可看到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这要放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想也不敢想的。所以,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一名沐浴改革开放阳光雨露的老百姓,我感谢改革开放,感谢40年来投身这一波澜壮阔伟大实践的中国人民!
( 编辑:师宝华 ) |
改革开放圆我“飞天梦”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04 打印
